原題:誇張『勵志操』勵的什麼志
人的身體變化會改變其情緒和感覺,即使是被強迫做的,持續一段時間,也能讓人情緒高昂,甚至迷戀上這種感覺。 近日,一段被稱為『丹東某飯店員工培訓』的視頻風靡網絡,畫面中,伴隨着管理者的口令,美女員工們如機械人般大跳『勵志操』,不辭勞苦,網友們驚呼:妹子們太剽悍了! 身處事外的人們也許不以為然,但其中卻有玄機。心理學家威廉姆・詹姆斯說過,人的身體變化會改變其情緒和感覺,即使是被強迫做的,持續一段時間,也能讓人情緒高昂,甚至迷戀上這種感覺。於是,管理者往往利用人性的這一缺陷,來掌控員工們的大腦。 這就是為什麼,傳銷這樣低劣的把戲總能騙到很多人,而每個理智者心中,也有揮之不去的『斯德哥爾摩情結』。 情緒欺騙理智,能暫時增加決心,可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判斷力的缺失。『勵志操』提供的信息是被精心遮蔽的,很容易讓我們失去對真相的敏感。 『勵志操』的泛濫,是伴隨着商品經濟大潮而來的,它誘導人們通過最直接、最輕鬆的路徑來滿足消費欲望,在錢和臉的博弈中,『勵志操』以向上的名義,鼓勵年輕人突破底線,去做赤裸裸的經濟動物,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成功者』。 這,是現代化帶來的困境,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要抵禦它的侵襲,主要靠兩種力量:一是教育,二是傳統。前者給我們反省的智慧,後者給我們敬畏的能力。 遺憾的是,在過去的百年中,這兩種力量在我們的社會被大大削弱,我們的教育過於重視分數,模糊了培養人、塑造人的本分,而我們的傳統又被認為是導致落後的罪魁,飽受批評和『改造』。 於是,在消費主義大潮面前,心靈很難找到博弈的資源。當昨天的『勵志操』舞者,今天真的走向發達,那麼,堅持不肯下場的人就會被淘汰出局。可一個人人都剽悍的社會,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嘲笑他人容易,反省自己卻很難。雖然沒有親自跳『勵志操』,可我們內心的物質化,與之相差多遠呢?在義與利的抉擇前,我們真能堅守一份清醒的自我,做出正確的抉擇嗎? 遏制誇張『勵志操』,只能靠價值醒覺,而這,要從每個人的主動反省與思考開始。 蔡輝 來源:北京晨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