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國第一個職業拳王熊朝忠衣錦還鄉。在表彰大會上,熊朝忠的家鄉雲南省馬關縣給予其75萬元人民幣的獎勵。針對網友的質疑,當地官員回應稱,這75萬元的獎勵來自財政,初衷是希望用『拳王精神』激勵幹部群眾。(【成都商報】1月16日)
一個偏僻小縣出了個『拳王』,全縣上下樂呵那麼一陣子,可以理解,不過,當地政府重獎『拳王』75萬元則很離譜。且不說在沒徵得納稅人的同意、未經人大授權的情況下,縣政府擅自拿出75萬元財政資金獎勵『拳王』,涉嫌權力濫用,就以獎勵初衷來說,也顯得滑稽可笑。 地方用自強不息來概括『拳王精神』,並以其從一個貧農子弟成長爲『拳王』的經歷來佐證。如此概括尚算靠譜,但了無新意。試問,哪個成功人士、哪個世界冠軍不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熊朝忠當然值得欽佩,但能否起到激勵幹部群眾的作用則難說。 且不說『拳王』的成功經驗難以複製,激勵的手段也還是老套套。馬關縣準備爲他拍一部傳記片和出一本自傳,不知這樣的『激勵』手段,能否起到好效果。 況且,人們的精神早已被各種各樣的英雄人物、奧運精神『激勵』過無數遍了,已經產生了抗體,再不會輕易被『激勵』了。不管是『雷鋒精神』還是『奧運精神』,時常已在走過場中變成了虛無的口號。但不少地方政府就愛這麼幹,大凡當地出了個先進人物或者一個航天英雄、奧運冠軍,都會如獲至寶地號召轄區人民向其學習,然後在『激勵』的名義下進行重獎。好像這樣一來,當地的黨風、政風、民風就會煥然一新,人們的道德素質就會一夜間提升許多,社會秩序和風氣便會隨之好轉。我發現,凡是公民道德下滑之時,越是指望英雄人物和世界冠軍等來救場,希冀他們的出現能匡正社會風氣,挽狂瀾於既倒。這就像越是貧窮落後的地區,越愛顯擺,越愛折騰,越愛製造英雄神話一樣。 這是典型的道德幻想癖。經歷過不計其數的運動洗禮和先進人物、英雄事跡『激勵』的國人,會輕易被『激勵』和調動麼?如果連官員自己都不會被『激勵』,卻一廂情願地指望百姓被『激勵』,這不是痴人說夢麼?(王學進)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