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著名明史學者南炳文教授演講:歷史不可以戲說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7-5-8 14:31| 發布者: 里人| 查看: 1624| 評論: 0|來自: 海南日報

摘要: 4 月 30 日,著名明史學者南炳文教授在海南大學接受聘書,成爲海南大學的兼職教授。在受聘儀式上,風塵僕僕的南炳文還作了一場名爲『明代的歷史地位』學術報告,並和與會者進行了面對面交流,會場洋溢著濃厚的學 ...

430日,著名明史學者南炳文教授在海南大學接受聘書,成爲海南大學的兼職教授。在受聘儀式上,風塵僕僕的南炳文還作了一場名爲『明代的歷史地位』學術報告,並和與會者進行了面對面交流,會場洋溢著濃厚的學術氣氛。

1942年出生於河北的南炳文,是明史研究領域的大家,現爲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天津市政協常委。早年便在中國史學界揚名,著有【南明史】、【佛道秘密宗教與明代社會】(主編)、【20世紀中國明史研究回顧】、【中國通史】(明代部分)(合著)、【明史】(上、下冊,合著)【清史】(上冊)(副主編)、【清代文化】(合著)、【明清史蠡測】等,可謂著作等身。性情開朗、幽默風趣的南教授,將遙遠而沉重的歷史講得生動活潑,卻杜絕了『戲說』。將近兩個小時的演講讓人意猶未盡,演講結束後,南教授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明朝海南貢獻三大人物

南炳文說,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海南,與2003年相比,海南變化實在太大。通過海南大學這一窗口,感受海南學界對歷史研究的重視,這讓他十分欣喜。說到明史,南教授強調說,明朝是中國由先進開始轉向落後的時期,歷史影響極其深遠。它的歷史貢獻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生產力有所提高;二是商業經濟繁榮發展;三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四是新的社會思潮開始出現並有所壯大;五是比較系統地總結了科學知識。而對於海南島來說,明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海南島的古代文明在有明一代達到頂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爲當時人口只有30多萬的海南島,在這一時期爲中國歷史貢獻了三個在全國有影響的人物―――丘浚、海瑞和王弘誨。丘浚是一代文宗,位極人臣,在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諸領域有大建樹,是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遺憾的是,相比於他的老鄉海瑞,我們對丘浚的研究和重視遠遠不夠,希望海南學者和後人對這位了不起的先賢做更深入的研究,這對提升海南的歷史地位、提高本土人的自信心有著不一般的意義。

南炳文充滿感情地說,海南大學圖書館存有一套明朝版本的丘浚著作【大學衍義補】,這是丘浚的後人從日本買回來贈送給海大的。這個版本在世界上恐怕也不多了,應該吸引更多的人來研究海南島,研究明朝的海南學人現象,這無論對海南還是對全國來講,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爲明朝版保留了丘浚所闡述的最詳盡的內容,它的博大精深是研究古代中國文明的經典著作,值得好好研究。

歷史不可戲說

在談到最近熱播的【大明王朝―――嘉靖和海瑞】等歷史電視劇以及全民講史熱時,這位心胸豁達卻又治學嚴謹的著名學者說,中國目前出現的歷史電視劇和央視的【百家講壇】,這對吸引大家關注歷史、從歷史中學習智慧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個現象值得注意,無論你是專門研究歷史的還是做歷史傳播的,一定要把歷史說準確,如實地反映歷史的真相,既不要拔高歷史人物,也不要刻意去貶低,要吃透古人的精神,而不是做主觀的想像和判斷。當今有個浮躁的學術現象,作者本人的境界修養不夠,他在創作時,往往把古代賢哲的精神境界也往下拉,或者是道聽途說,將一些以訛傳訛的東西視爲至寶,進行創作和傳播,褻瀆了先哲的思想和境界,這是不能寬容的。如果你是戲說的作品,那要說明是『戲說』,不能以正說爲名歪曲歷史真相,誤導受眾。

值得注意的歷史觀

作爲明史的權威學者,南炳文對海南明代出現的人文鼎盛景觀充滿著嚮往和熱愛。他說,關於海瑞的文藝作品解放後各個時期都是一個熱點,海瑞在一些作品裡被描述爲一個『古怪的模範官員』,把他一生都要身體力行的理想視若『古怪』或不合時宜,用今人混亂的缺少信仰的精神價值觀去解讀海瑞具有永恆價值部分的優秀品格,這樣的歷史觀很值得警惕。

南炳文說,歷史學是一門以反思爲特徵的實證科學。它通過對往事的探尋與追憶,通過對過往歷史的理性分析,探索人類命運之奧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歷史學對過去的探詢,對現在的分析,對未來的推測,從來都建立在對已逝歲月的理性總結基礎之上,這一切需要求真的勇氣和作者畢生的人生追求做支撐,即所謂『述往事,思來者。』史學家和歷史的敘述者對歷史學自身考察和對本人靈魂的拷問,也該如此。

作者:蔡葩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