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历史大戏越骂越红 学者:消费骂声不是收视法宝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1-19 00:11| 發佈者: 裡人| 查看: 1717| 評論: 0|來自: 文汇报

摘要: 昨天,一批开年历史题材大戏最新的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公布。记者发现,尽管有的开年历史大戏被戏称为“雷声滚滚”,但并没有在批评声中倒下,反而“越骂越红”:或拿到了全国收视率第二,或在网络上每天新增点击超过 ...
昨天,一批开年历史题材大戏最新的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公布。记者发现,尽管有的开年历史大戏被戏称为“雷声滚滚”,但并没有在批评声中倒下,反而“越骂越红”:或拿到了全国收视率第二,或在网络上每天新增点击超过1500万次。 
  遭遇评论“拍砖”反而“越骂越红”?有学者表示,“骂声”带来的收视关注“不可持续”,影视剧从业人员不能“消费骂声”,更不能把“差评”炒作成收视指南。
  批评成了“争议剧”的广告?
  眼下,针对一些历史开年大戏的批评,让不少观众觉得“古装开年戏也许栽了”。不过最新收视率统计却显示,排名靠前的有不少恰恰是这些“争议剧”。
  《隋唐英雄》一开播就遭遇各方批评,认为戏中有不少情节荒唐,违反常理。如历史人物为了“剧情需要”提前出生,后宫妃嫔联手让皇帝“撤换”太子,有的武将从不见打仗,只是忙着谈三角恋爱。但是,《隋唐英雄》拿到了全国收视率第二。
  同样争议颇多的《楚汉传奇》“雷点”也不少:“鼎”被用来洗衣服;秦王朝居然把陈胜、吴广的“造反”叫做“起义”;秦朝的孩子甚至读起了《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不过,《楚汉传奇》收视率并没有因为骂声下滑,各地卫视的综合收视率保持在2%上下。在网络点播平台上,《楚汉传奇》还是热门剧。遭遇评论“拍砖”后,点击率只多不少,平均每天增长约1500万次。
  还有的电视剧借争议提高了收视率。上周,《妈祖》一剧中竟然出现妈祖会说英语的情节。之前,妈祖预测天气、降妖除魔,几乎无所不能的离奇情节,已经数次引发争议。而几乎每一次争议,都会推高该剧的收视率,据悉,《妈祖》的收视率已从开播之初的2%左右,跃居到最高的5%。
  “消费骂声”不是电视剧的收视法宝
  为什么有些质量平平的电视剧会“越骂越红”?一位影视学者告诉记者:“观众听到骂声,想知道电视剧编得有多‘离谱’。”所谓“争议剧”迎合了观众的好奇心,暗合了影视剧求新求异的要求,所以会有收视率。
  不过,专家告诉记者,靠“差评”走红并不能持久。“差评能带来知名度,却不能带来美誉度。”电视剧想要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收视率,还得把故事说好,有健康正面的主题。
  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创作者把“骂声”当做消费品,甚至引以为荣,借题发挥。某部备受争议的电视剧,其导演编剧轮番上阵回应批评,强调电视剧不是历史教科书,不改编不娱乐,就无法体现“创作”的价值。还有一位演员调侃说:“一位学历史的朋友说,看之前先吞几颗降压药。”这些回应和评论,通过网络放大,往往引发争议,电视剧的收视率也随之提高。
  “用似是而非的观点回应骂声,本身就是一种误导,所谓回应不过是为了增加炒作的谈资。”一位资深媒体人告诉记者,“骂声不能成为‘收视指南’,影视消费更不能‘以丑为荣’。”“越骂越红”看似热闹,却无法掩盖影视剧文化创新内核的缺失,曲解了大多数观众的审美需求。一位编剧说:“电视剧是大众艺术,正剧、戏说都可以,但是虚构也得有逻辑,无端歪曲历史文化,曲解历史人物,最终只能留下笑柄。”
  本报首席记者王磊
来源:文汇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