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歷史大戲越罵越紅 學者:消費罵聲不是收視法寶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1-19 00:11|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1716| 評論: 0|來自: 文匯報

摘要: 昨天,一批開年歷史題材大戲最新的收視率和網絡點擊率公佈。記者發現,儘管有的開年歷史大戲被戲稱為『雷聲滾滾』,但並沒有在批評聲中倒下,反而『越罵越紅』:或拿到了全國收視率第二,或在網絡上每天新增點擊超過 ...
昨天,一批開年歷史題材大戲最新的收視率和網絡點擊率公佈。記者發現,儘管有的開年歷史大戲被戲稱為『雷聲滾滾』,但並沒有在批評聲中倒下,反而『越罵越紅』:或拿到了全國收視率第二,或在網絡上每天新增點擊超過1500萬次。 
  遭遇評論『拍磚』反而『越罵越紅』?有學者表示,『罵聲』帶來的收視關注『不可持續』,影視劇從業人員不能『消費罵聲』,更不能把『差評』炒作成收視指南。
  批評成了『爭議劇』的廣告?
  眼下,針對一些歷史開年大戲的批評,讓不少觀眾覺得『古裝開年戲也許栽了』。不過最新收視率統計卻顯示,排名靠前的有不少恰恰是這些『爭議劇』。
  【隋唐英雄】一開播就遭遇各方批評,認為戲中有不少情節荒唐,違反常理。如歷史人物為了『劇情需要』提前出生,後宮妃嬪聯手讓皇帝『撤換』太子,有的武將從不見打仗,只是忙着談三角戀愛。但是,【隋唐英雄】拿到了全國收視率第二。
  同樣爭議頗多的【楚漢傳奇】『雷點』也不少:『鼎』被用來洗衣服;秦王朝居然把陳勝、吳廣的『造反』叫做『起義』;秦朝的孩子甚至讀起了【三字經】,『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不過,【楚漢傳奇】收視率並沒有因為罵聲下滑,各地衛視的綜合收視率保持在2%上下。在網絡點播平台上,【楚漢傳奇】還是熱門劇。遭遇評論『拍磚』後,點擊率只多不少,平均每天增長約1500萬次。
  還有的電視劇借爭議提高了收視率。上周,【媽祖】一劇中竟然出現媽祖會說英語的情節。之前,媽祖預測天氣、降妖除魔,幾乎無所不能的離奇情節,已經數次引發爭議。而幾乎每一次爭議,都會推高該劇的收視率,據悉,【媽祖】的收視率已從開播之初的2%左右,躍居到最高的5%。
  『消費罵聲』不是電視劇的收視法寶
  為什麼有些質量平平的電視劇會『越罵越紅』?一位影視學者告訴記者:『觀眾聽到罵聲,想知道電視劇編得有多「離譜」。』所謂『爭議劇』迎合了觀眾的好奇心,暗合了影視劇求新求異的要求,所以會有收視率。
  不過,專家告訴記者,靠『差評』走紅並不能持久。『差評能帶來知名度,卻不能帶來美譽度。』電視劇想要獲得真正有價值的收視率,還得把故事說好,有健康正面的主題。
  值得關注的是,有的創作者把『罵聲』當做消費品,甚至引以為榮,借題發揮。某部備受爭議的電視劇,其導演編劇輪番上陣回應批評,強調電視劇不是歷史教科書,不改編不娛樂,就無法體現『創作』的價值。還有一位演員調侃說:『一位學歷史的朋友說,看之前先吞幾顆降壓藥。』這些回應和評論,通過網絡放大,往往引發爭議,電視劇的收視率也隨之提高。
  『用似是而非的觀點回應罵聲,本身就是一種誤導,所謂回應不過是為了增加炒作的談資。』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記者,『罵聲不能成為「收視指南」,影視消費更不能「以丑為榮」。』『越罵越紅』看似熱鬧,卻無法掩蓋影視劇文化創新內核的缺失,曲解了大多數觀眾的審美需求。一位編劇說:『電視劇是大眾藝術,正劇、戲說都可以,但是虛構也得有邏輯,無端歪曲歷史文化,曲解歷史人物,最終只能留下笑柄。』
  本報首席記者王磊
來源:文匯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