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成本影片怎樣練成『年度現象大片』? 但【泰濉返某曬還是給投資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心。高成本不是國產片的唯一出路,好的大投資商業片,加上精緻的中小成本影片,才是中國電影最好的市場格局,才能帶來良性競爭,才能滿足觀眾需要。畢竟,在中國電影的產業之路上,類型化是一道繞不過的坎。除了拼檔期、拼成本、拼製作,更多的是需要把電影拍得像電影。 最新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電影票房達到了170.73億元,同比增長30.18%,再創歷史新高。但值得關注的是,全年票房超過2億元的國產片和美國進口片相比,數量偏少,競爭力相對低下;在5000萬~2億元的中等票房影片中,雖然國產影片比例占有一定優勢,但質量參差不齊、口碑與票房不相稱,『這些現象凸顯了國產電影的核心創作力不強,在類型化開發、多樣性建設方面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說。 回顧這幾年的國產電影市場,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在商業大片集體賠本賺吆喝時,一批中小成本電影卻幾度掀起市場狂歡,從【瘋狂的石頭】到【失戀33天】,再到眼下引爆全民觀影熱潮的【泰濉罰它們以小搏大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票房,而是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人們對近10年來中國影壇『大片熱』的冷思考。 『【泰濉返拿菜埔饌獬曬Γ更加反襯出絕大多數中大型投資的商業電影並不夠尊重觀眾,態度問題導致很多電影成爲編導的試驗品,往往借著藝術的名義而四不像。』影評人云飛揚認爲,很多觀眾願意去看第二遍,大都源於【泰濉芳虻サ目燉幀 儘管在中國電影連年刷新產量和票房紀錄的同時,文化和精神層面的缺失已經成爲硬傷,但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樣提供營養的心靈雞湯、像【一九四二】那樣引發深刻的社會思考,對於一部公路喜劇片來說,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電影創作同樣需要一個寬容和寬鬆的環境。2012年是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發展的第10個年頭,而產業化的一個關鍵部分就是類型化和分眾化。儘管『泰逑窒蟆幣發的種種話題已經開始帶有濃重的火藥味,但令業內人士感到欣慰的是,【泰濉返暮崢粘鍪潰在某種程度上會加速中國電影創作者和電影觀眾各就各位――在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上,不同風格和實力的電影人應該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同年齡、性別和欣賞口味的觀眾也應該可以各取所需,而不是被輿論裹挾著沒頭沒腦地衝進影院。(吳曉東) 來源:工人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