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與黃、倪匡、金庸並稱『香江四大才子』的蔡瀾,帶著他的【蔡瀾作品自選集】,踏雪而至北京王府井書店。一件周潤發范兒的大披風、粉紅色的襯衣、綠色花紋的領帶,72歲的蔡瀾不減風流才子本色。 蔡瀾歷經30年的文字生涯,至今出版過200多本書,卻是首次出版自選集。因爲『文章是好是壞,自己清楚』,於是他重新審視過去的文字,略覺不佳便狠心刪掉,剩下來的就收錄書中。計劃共出七輯28冊,這次推出的第一輯4冊,每冊都有一個才子氣濃郁的書名。【花笑春風】,用傳統筆記的筆觸寫市井凡人、絕世異人;【烹宰爲樂】,走遍天下、吃遍天下,寫盡人間煙火之妙;【青樓夢好】,以玩家姿態寫商業、藝術與生活;【霜鬢何妨】,收錄回憶童年往事和懷念師長的文章,以及週遊各國的遊記。 倪匡說蔡瀾是作家、電影製片家、美食家、旅行家、書法家、畫家、篆刻家、鑑賞家、主持人、好朋友……身份之多難以詳述;金庸稱他爲『真正瀟灑的人』,人情通達而善於爲人著想,對於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說是第一流的通達』。但普通人知道蔡瀾,大概都是因爲一個『吃』字。 有個廚師觀眾提問,對中國傳統菜什麼看法?『傳統菜如同繪畫中的素描,它是基礎。基礎打得穩,才能創造更好。基礎從傳統中來,比如爸爸媽媽的菜、家鄉菜。其實做任何事情都一樣,畫畫、寫作、烹飪。不要忘記基礎,不要忘記根本。』蔡瀾難得認真。 其實本職是做電影,爲什麼又成爲美食家?蔡瀾說:『寫食評的原因始於一次老父來港,飲茶找不到座位,又遭侍者的無禮。發奮圖強,專寫有關食物的文章,漸與飲食界搭上關係。』就這樣,一代美食家冉冉升起。 之前熱播的撩動無數吃貨心弦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蔡瀾任總顧問。導演陳曉卿也到了讀者見面會現場,他說:『【舌尖】中關於中國美食境界的內容,比如美食與故鄉、親情、人生的酸甜苦辣,很多都是我讀了蔡先生的書、和他有了多次交往之後得到的感悟。他的書里能看到人生的豁達,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陳曉卿透露,【舌尖2】已經啟動,蔡瀾還是總顧問。 蔡瀾祖籍廣東潮州,出生於新加坡,留學日本,還在東京、紐約、巴黎、首爾、台北、巴塞隆納、曼谷等地居住過。他認爲,人除了讀書,旅行最好。『人的一生總要過,如果只在一個地方,就只知道一種過一生的方法。旅行不是看風景,這些電視上都有,而是看別人的生活,再把自己這一生過得更豐富。』 一次邵逸夫和蔡瀾同住東京帝國酒店,遇到地震。牆上掛畫左右擺動,桌上杯盤咯咯作響,然後整個房間開始搖啊搖。邵逸夫問:『日本人會怎麼做?』蔡瀾答:『躲在桌底下或是站在門框下。』『我們住幾樓?』『十六。』『那繼續喝茶吧。』邵逸夫說。 在墨西哥時,蔡瀾想買煙花,被人勸阻,說這在當地是死人的時候才放的。因爲墨西哥人覺得既然死亡不能避免,爲什麼就不能把它當成節日、放點菸花爆竹慶祝一下呢?蔡瀾說:『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我現在一點都不怕死,既然不怕,做人就比較自信。』 蔡瀾自稱愛美食也愛美女,觀眾的提問則漸入佳境。『一個女人的身材重要還是臉蛋重要?』『頭腦比較重要。』『您到底會幾門語言?普通語、潮州話、廣東話、馬來語、韓語、泰語、西班牙語、斯拉夫語、法語、日語……不過都是只會點菜。』『吃過什麼東西讓你最感動?』『餓的時候,吃什麼都想哭。』(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