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雜誌社於2011年12月推出英文版試刊號【路燈】(Pathlight),寄語該刊能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路上起到一盞燈的作用。連同2010年,在美國創辦的英語雜誌【今日中國文學】(Chinese Literature Today)和2011年4月1日文學雙月刊【天南】(Chutzpah)隨刊發行的精選英文版刊中刊【Peregrine】,這是繼老牌期刊【中國文學】於2001年停辦之後,中國文學期刊第三次走向海外的重要嘗試。那麼,此次出征會旗開得勝,還是將遭遇滑鐵盧?中國文學期刊走向海外又會面臨哪些障礙與問題? 面臨的主要障礙與問題 我國文學期刊走向海外,不僅要面臨陌生的生存環境以及法律、政策等制約發展的基本風險,還要面臨國外同行的激烈競爭。除此之外,還會存在以下諸多障礙和問題。 期刊實力偏弱,品牌尚未創立。目前,我國文學期刊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經濟實力偏弱。如今,除一些老牌文學期刊生存較好外,大多數文學期刊並不具備與海外同行競爭所應有的實力和品牌。半個多世紀以來,由於我國文學期刊發展的市場空間幾乎都集中在國內,再加上整體經濟實力的孱弱和缺乏國際經營的經驗,少數文學期刊儘管在國內口碑很好,但缺乏對走出去的重要性認識,更不具備走出去的內在動力,這是中國文學期刊拓展海外市場的一大障礙。 海外市場複雜,發行成本過高。文學期刊要走向海外市場,必須細分市場。一是海外華人市場。由於文化背景和語言文字等方面的便利,對國內期刊市場需求量大,但海外華人華僑居住分散。二是海外主流期刊市場。中國文學期刊欲立於國際期刊之林,必須在海外主流期刊市場占據一定份額。但由於人才、資金和運營能力等方面的劣勢和不足,與國外同行競技,困難可想而知。三是對海外市場再細分。可分為不同語言的國家和地區,甚至同一種語言的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學期刊要走出去,可以將國內的期刊版本運往海外銷售,也可以到海外去辦出版。既要考慮海外華人,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華文期刊,也要設想出面對各國本土讀者的中國期刊。對傳統文學期刊來說,必須支付比國內市場高得多的發行成本。 文化差異巨大,文學翻譯艱難。由於全球各地文化差異巨大、宗教信仰不同、思維觀念迥異,再加上價值觀念、閱讀心理、接受習慣等,在我國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未必在海外會受到推崇。而要解決這一難題,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的作家和文學翻譯、編輯隊伍。然而,嫻熟掌握兩種語言,具備較好文學素養,又能準確了解海外當地風土人情的,無論是作家或編輯都少之又少。 文學大家稀少,涉外人才奇缺。我國文學期刊要走向世界,必須具有引人入勝的內容。要想有經典好作品,就必須有文學大家。然而,目前,我國標誌性的文學大家和作品仍然很少,難以得到世界公認。作家缺乏世界性的創作視野,對海外市場缺乏了解以及未能與國際文學創作體系、出版體系接軌的現行體制,必然增加文學期刊走向世界的難度。另外,國際化經營人才的缺乏也是文學期刊的一大軟肋。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