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人脆弱的神經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1-23 18:24| 發佈者: 偷月| 查看: 1769|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網1月23日電 題: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人脆弱的神經    作者:賴小皮   我閱讀的第一本莫言的小說是【酒國】。很幸福也很遺憾,那本書是我從學校圖書館偷來的。1998年9月吧,颱風來襲,學校停課。那時候 ...
中新網1月23日電 題: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人脆弱的神經 
  作者:賴小皮
  我閱讀的第一本莫言的小說是【酒國】。很幸福也很遺憾,那本書是我從學校圖書館偷來的。1998年9月吧,颱風來襲,學校停課。那時候,我在泉州七中讀高中二年級。教室在四樓,圖書館在五樓。去五樓的時間是美好的,也是奢侈的,因為那時候『農民進城』的我學得太賣力了。停課旗期間,一個下午,整棟教學樓空無一人,我獨自在圖書館走廊讀英語。
  圖書館的窗子沒有關。就這樣,我從伸手可及的書架上,偷走了兩本書:一本是湖南師大版的【中國文化概論】,一本是上海文藝的首版【酒國】。那時候的我,私下寫些小散文,還沒明白小說是怎麼一回事。【酒國】剛出版,油墨味很濃,很新,新得讓我閱讀它的時候,心驚膽顫,忐忑不安。 
  14年過去了,聽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我首先想到的是這件事。隨後,鋪天蓋地的是關於莫言獲獎的各種報道。
  諾貝爾獎自從設立以來,一直刺激着中國人的神經,諾貝爾文學獎尤甚。從老舍先生的遺憾離世,到近幾年一直傳言進入諾貝爾文學獎視野的余華、蘇童等人,每年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種種猜測,說明了我們怎樣的心態?中國人的文化自尊和被世界承認的渴望。十幾億中國人幾十年出不了一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人真的這麼差勁?疑惑,夾雜着不滿。和中國足球踢不出國門一樣,這兩樣堪稱世界幽默史的極為重要的兩筆。
  莫言這次獲獎了,值得慶祝。接下來,關於他的新聞也多了起來,遊客偷拔莫言家的蘿蔔,莫言家鄉要種植萬畝紅高粱,莫言領獎穿中山裝還是燕尾服?種種新聞,非常娛樂,很吸引大家的眼球。電視上不忘追問莫言的『幸福』,微博上大談莫言的『政治』。莫言獲獎似乎很娛樂,其實很魔幻。
  作為一個受馬爾克斯影響的中國式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演講的時候說道:『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的,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莫言的小說在西方人看來,也許很魔幻。可是,在這現實的中國土壤,莫言的小說魔幻嗎?不,生活比小說更魔幻。莫言還:『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着眾人的表演。』莫言還說,他該說的話都寫進了作品裏。可是大家似乎更熱衷於聽莫言說話,最好是可以抓到一點辮子。
  文學高於生活是假的,生活高於文學。生活比文學更本質,更魔幻,更諷刺,也更讓人啼笑皆非。在莫言獲獎期間,你關注的是什麼?是低下頭來,靜靜地體驗諾貝爾文學獎大師的語言魅力、精神世界,或者在娛樂世界裏跟着大家狂歡,或者翩翩起舞,或者嬉笑怒罵,然後一股腦子全忘了。或者,在這場民族集體狂歡之後,我知曉一件事就夠了:終於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
  工作中認識一個人,自稱曾經是文學青年,在鋪天蓋地的新聞影響下,也十分關注莫言的獲獎,因此網購了一本莫言的【生死疲勞】。回來一看,拍着大腿說:『這麼厚的小說叫我怎麼讀得下去啊。』不過,談起莫言,他可是一口氣可以說半個小時。
  中國當代小說是不是除了莫言以外,就沒有大師了?余華、蘇童、林白,他們的小說和莫言比較如何?你多少年沒有聽說過一個詩人的名字了?你多久沒有靜下心來,閱讀一本純文學書籍了?可憐,我們已經處於一個消費現象,而不是消費文化、消費文學的時代。
  『文學已經死了。』2003年,在一場北京的網絡文學論壇上,輪到小說家狗子發言,他只說了這麼一句話就下來了。當時還是大學中文系本科生的我驚呆了。莫言的獲獎,能否挽救中國文學?現在看來,這種想法確實很魔幻。
  我忽然想起了一個故事:在阿根廷國家圖書館裏,作為一名圖書館工作人員、被譽為『作家的作家』的博爾赫斯正和同事一起整理圖書。這個時候,他的同事從書架上拿起一本書,高興地說:『博爾赫斯,你看,這裏有一本小說,作家的名字和你一模一樣!』博爾赫斯平靜地回答:『真巧。』謹以這個故事,獻給莫言和正在消費莫言的讀者。
    (文章僅代表署名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意見)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