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 然而,無法迴避的是,近年來爲數眾多的民辦博物館面臨著專業化程度低、公益性弱、觀眾量小、運營經費負擔重等發展困境,更深層次的如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等問題也嚴重製約著民辦博物館的健康發展。幫扶能否解決這些難題? 據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學教授潘守永介紹,上海博物館幫助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完成了262件古琉璃藏品的鑑定,並建立起了完整的文物檔案和資料庫。『毫不掩飾地說,現在不少民辦博物館裡的藏品很多都是假的,但這一點可能收藏家自己都不知道。假東西一旦進入博物館收藏,就要對其承擔修復工作。如此一來,就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國有博物館幫扶至少能在文物鑑定上給出準確判斷。』潘守永說。 南開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黃春雨說,建立長效機制是促進民辦博物館健康發展的關鍵,『現階段的幫扶大多只停留在技術層面上,如文物鑑定、陳列展覽的指導等。』對於有專家提出的嘗試國有博物館對民辦博物館託管或連鎖,黃春雨認爲目前的可行性不大。他說:『「以商養文」是幾乎所有民辦博物館繞不開的經營之路。不少民辦博物館的籌建動機並不單純,一是爲了給一些來源不明的藏品「洗白」身份,二是出於「圈地」的目的,不乏有人打著建設博物館的幌子來搞地產生意。幫扶誰、怎麼幫要有選擇,政府不能一廂情願地去推動幫扶,更不能一級一級下達命令,當成政績工作來推行。』黃春雨強調,幫扶的唯一目的是讓民辦博物館進一步向民眾開放,使其更具有公益性。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表示,國家需要制定專門政策,使民辦博物館在稅收減免、舉辦展覽、文物保護、社會教育等方面享受與國有博物館同等待遇,將民辦博物館建設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他還指出,國外私立博物館多是由社會人士組織理事會對其進行託管。但我國現有的民辦博物館多是收藏家自己開辦的,情況不同,不可簡單套用。 (李珊珊)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