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政协委员建议恢复白浮泉 有北京“母亲泉”之称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1-25 19:27|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817| 評論: 1|來自: 北京晨报

摘要: 昌平龙泉山,有一眼泉水名叫白浮泉,曾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如今,白浮泉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早已干涸,掩藏在度假村内,鲜为人知(右图)。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左图)建议,借2014年南水 ...

昌平龙泉山,有一眼泉水名叫白浮泉,曾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如今,白浮泉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早已干涸,掩藏在度假村内,鲜为人知(右图)。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左图)建议,借2014年南水北调进京契机,恢复有着北京“母亲泉”之称的白浮泉。


  郭守敬发现白浮泉


  白浮泉位于昌平龙泉山,是历史名泉。北大学者侯仁之认为:“与历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足以见其历史地位。


  据张彤介绍,白浮泉历史上曾为元代大都城水系提供了丰沛的水资源,是通惠河实现漕运的重要水源,现代的昆明湖、积水潭在元代均具有调蓄白浮泉泉水的功能。

  历史上北京城是一座水资源十分丰沛的古都,地下水很浅,平地涌泉。不仅泉水众多,而且汇流成河,成为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白浮泉引水济漕工程,是由元代著名科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规划建设,源头白浮堰建有九龙戏水景观,龙泉山之巅建有都龙王庙,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祈雨之所,目前依然保存良好。白浮泉遗址是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元代忽必烈定都北京后,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缺少生活用水,二是大运河的漕运缺水,南方来的船只能在通州停泊卸货,再通过车载人背把货物转运进城,元代的都水监郭守敬于是北上寻找水源,找到了白浮泉。


  当年的白浮泉水源丰盈且稳定,郭守敬就上奏元世祖,亲自勘测选线,开凿了一条引水渠道,引水渠沿北京山区边沿绕了一大圈,接纳了无数山泉,最终把水引入城内,进入积水潭。其勘测准确科学,直到今天距离其一公里外的京密引水渠还基本沿袭了郭守敬设计的路线。


  水位下降白浮泉消失


  张彤曾几次来到白浮泉遗址。让这位与水打了多年交道的水利专家揪心的是,曾经拥有丰富水源的白浮泉如今仅剩下一池死水。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水就慢慢少了,到了70年代水就基本没有了。”张彤说,北京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导致白浮泉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而如今,恢复这个历史悠久的“母亲泉”,似乎看到了希望。张彤认为,2014年南水北调的水源保障,给白浮泉的恢复带来了“机遇”,为此她提案建议“恢复白浮泉”。


  “白浮泉是北京水文化的标志,如果景观恢复再现,可以让后人更多地了解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产生的影响,教育意义重大。”


  母亲泉恢复需时间


  作为政协委员、也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市水务局党组书记聂玉藻看过张彤的提案后表示支持。但他同时坦承,白浮泉恢复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聂玉藻说:“我们会朝着建设北京水生态环境的角度去努力,我想,随着南水北调通水后北京整体水体系的建立,恢复是有希望也是可能的,北京未来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涉水环境一定会发生改变。”


  晨报记者 邹乐 文并摄


  ■记者探访


  白浮泉“藏身”度假村


  知道白浮泉的人并不多,大概与其所处的位置“隐蔽”有关。


  不久前,记者前往昌平探寻白浮泉遗址。几番周折后,终于在昌平东南龙泉山脚下的龙山度假村内见到了这个神秘的“母亲泉”。不过,在依山而建的这所龙山度假村里,记者险些就吃了“闭门羹”。记者“偷偷”溜进山,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顺势而下,很快在山凹里发现了白浮泉遗址。

 
  眼前的白浮泉遗址只剩下一潭结了冰的死水。在池子的一头,9个明代修建的龙头还完好地保留着,中间一个大,分列两旁的四个略小,据说龙头都是用汉白玉雕刻后嵌入石壁的。在池子旁,一座灰瓦红柱的亭子牌匾上写“白浮之泉”,亭中央有“白浮泉遗址”文保标志。记者只停留了几分钟,就被一名保安“劝离”。


  晨报记者 邹乐


来源:北京晨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延章 2013-1-27 11:07
为何维持上千年的地下水位在短短几十年内干涸?

查看全部評論(1)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