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央視和各衛視春晚正要如火如荼地展開,那邊,廣電總局兜頭就來了一盆涼水。1月31日,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節儉安全辦節目的通知】,要求各級電台電視『節儉安全辦好節日廣播電視節目』,要求辦春晚『不講排場、比闊氣、拼明星,削減不必要項目,壓縮不必要開支,把節約的資金用於提高節目水平、資助公益事業』。 節日期間,電視台燒錢最多的節目是晚會。晚會燒錢燒到何種程度?去年,上海電視台的主持人葉惠賢曾經拉出一個清單:『一台晚會最低成本1000萬元,明星多一點的,要用6000萬元。一個春節,光「上星」的晚會就有40多台,成本就要5個億!』 但客觀地說,廣電總局的通知發得有點晚。各地籌備已久的晚會比拼即將拉開大幕。此時,明星早已請了,節目已經錄了,總不能臨時更換節目,放棄之前的策劃與成果吧?這豈不是更大的浪費?所以,即使廣電總局發了通知,但可以預見的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各電視台晚會仍會燒錢不斷,大牌迭出。 對於廣電總局的通知,各電視台也有難言的苦衷。在激烈的晚會市場競爭中,比闊氣、拼明星已經成為一種最有效的取勝法寶。當一家電視台熱衷此道時,其他的電視台必須跟進。雖然,燒錢是浪費,但不燒錢意味着失敗。與失敗相比,燒錢更容易接受,反正又不是燒自己的錢。 各電視台的苦衷看似有理,但其實反映了電視台整體文化創新能力的有限。作為文化的生產者必須滿足、引導公眾的文化消費。其實,觀眾好看明星這口也是電視人引導的,如果有更好的節目,觀眾當然會更喜歡看。如果沒有文化的創新能力,電視人依然會把明星當成救命稻草。總有一天,人們會厭倦這樣的節目。這一天不會太遠,這些燒錢的電視人很快就會看到。(李劭強)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