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文化景觀
2012年3月22日,【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不再出版紙質版,在世界出版業引發震動,無論接受與否,沒有人不把它看成反映未來趨勢的大事件。 在這樣的趨勢之中,中國人的閱讀媒介發生戲劇性的轉變。北京地鐵上出現了『低頭族』,人們已習慣於閱讀手機報,願意在小巧的移動終端上嘗試電子閱讀。 中國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約在公元1040年出現。不了解這個國家悠久的文化傳承,或難理解信息革命帶給傳統出版者的不適。 相對出版業,電影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電影的產生本身是人類新技術革命的產物,它再現生活,也可營造夢境。今天,計算機特效幫助3D電影在有線電視與互聯網視頻的夾擊中倖存下來。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說,他們並不缺少偉大的題材,而是需要完成技術升級,並補上如何向大眾講好故事這一課。 中國動漫產業近年來增長迅速,自2004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以6年時間完成『生產時長世界第一』的跨越。專家提醒,中國動漫產業不缺錢、不缺政府支持以及播出平台,但在這種情勢下不到1%的世界市場佔有率,只能說明中國缺少動漫大師。 雖然科幻夢境中有機械人反攻地球的可怕場景,但人們願意相信技術最終會符合人類理性,無論技術帶動何種巨變,是造就新興企業或導致傳統行業的消亡,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人類帶來更舒適的生活。 中國文化產業仍要在技術革新中深化改革,需要改善勞動分配關係,造就更廣闊的消費市場,讓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參與其中。活躍的市場競爭將促使優勝劣汰,企業自然會產生對人才的敬畏和尊重。 要建立更加完善與嚴格的知識產權制度。不如此,創造者就會喪失或是減少知識創新的動力。在數碼技術引發持續變革的時代,需要建立矚目於長遠的版權制度,這將為知識創新提供尊嚴,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使其在未來全球文化競爭中的『彎道超車』從可能成為現實。□(文/劉巍) 來源:t望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