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大潮風雲激盪,受其影響,諸多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文化出版業也不例外,與傳統出版方式迥異,一種被稱爲『自出版』的新模式已然出現,日漸顯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所謂『自出版』,是指作者在沒有第三方出版商介入的情況下,利用電子圖書平台自主出版書籍或多媒體產品,其作品被稱爲『原生電子書』。 豆瓣網就在不久前積極順應這種趨勢,搭建了『自出版』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申請作者資格,一旦審核通過,作者就可以自行上傳作品並定價。由於豆瓣擁有幾百萬讀者,系統會根據讀者偏好進行推薦,讓作品第一時間被『最可能喜歡你作品』的讀者們看到和購買。 『自出版』的勃興是件好事。它要求作家全程參與出版過程,從而節約出版環節中的成本,可使作家獲得更多報酬。除了經濟利益外,它也有助於推動作家的創作實踐,使作家與讀者真正零距離接觸,以此促使作家走出書齋直面讀者,與讀者、市場更好地交流與對接。 筆者以爲,面對『自出版』發展態勢,順勢而爲乃明智之舉。一直以來,作家們習慣了與紙筆打交道,習慣了將自己創作的作品交由傳統出版社、雜誌社刊發;不少作家甚至固執地排斥網絡,將網絡文學、網絡推介渠道簡單等同於淺薄、功利。這阻滯了他們利用網絡提升自身創作水平、擴大作品影響力的步伐,同時也阻滯了作品經濟效益最大化。作家只有以開放的姿態面對創作與出版,才能更爲有效地完善自我,也才能爲改良公眾閱讀做出實質貢獻。 作爲傳統出版業,更應理性看待『自出版』的興起。輕視、漠視『自出版』發展的態度不足取;一味抱怨『自出版』對傳統出版模式的衝擊沒有用;以牴觸情緒對抗、試圖打壓『自出版』則尤爲有害。傳統出版業當前亟須做的是積極關注『自出版』,汲取他們的實踐經驗,探究確保『自出版』順暢運行的規則程序,在此基礎上自覺實現傳統出版模式與這一新型模式的有機融合。這樣做,就能進一步利用好網絡信息技術,未雨綢繆,化『危』爲『機』。(周慧虹)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