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思考桑德爾之問:金錢不能買什麼?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2-4 18:14| 發佈者: 濟世| 查看: 1545|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2012年歲末,哈佛大學倫理學教授桑德爾站在北京大學百周年大講堂的舞台上對着2000多名青年人一遍遍用英語大聲發問:What money can’t buy?(金錢不能買什麼?)來自一個曾經創造過空前市場傳奇的國度,桑德爾教 ...
2012年歲末,哈佛大學倫理學教授桑德爾站在北京大學百周年大講堂的舞台上對着2000多名青年人一遍遍用英語大聲發問:What money can’t buy?(金錢不能買什麼?)來自一個曾經創造過空前市場傳奇的國度,桑德爾教授提出這樣的問題並不新鮮。但是他在當下中國可以如此引人矚目地提出這樣的話題,這就說明在我們的社會,市場力量的滲透已經足夠深入,而桑德爾也不無揶揄地認為,中國的年輕人比美國『更資本主義』,因為他感覺到,中國年輕人在回答他的問題時,更樂於按照市場的邏輯來解決問題。但如果考慮到中國這樣一個幾千年來一直秉持『重義輕利』觀念的國家,這樣一個只是在22年前才剛剛提出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目標的國家,這恰恰首先意味着進步。沒有這種進步,中國GDP世界排名第二並仍然在迅速成長的經濟奇蹟就真的不可理解。 
  不過,我們的確需要反思了。桑德爾本人仍然是市場經濟的擁躉者,在他眼中『市場仍然是一種偉大的配置資源的手段』。但是他認為,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市場經濟的社會,而是被市場原則和金錢至上原則嚴重腐蝕的『市場化社會』了。我們反思市場邏輯的界限,也並不是對市場的力量有什麼驚慌和動搖,恰恰是我們希望更好地,更有力地運用好這個組織商品經濟的手段。我們看到,從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那裏,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就需要『看得見的手』的配合。當我們有了堪稱成功的對市場的利用後,當我們用自己的實踐真實感受了市場的正負能量的對比存在時候,我們應該獲得一種更加深刻的理性,來駕馭市場這隻大船。
  市場是一種分配資源的方式,這種源於自然的物物交換方式的高度發展和成熟的存在,是現代工業文明和消費文化的宰制性基礎。從古代社會起,大小各異的交易市場就曾經遍佈這個世界的角角角落,但只有到工業革命以後,市場才釋放出如此的魔力,以至於人們可以便捷地購買到幾乎任何他需要的東西,出售幾乎任何他視為多餘的或可以帶來利潤的東西。市場經濟既帶來真實可感的經濟利益,又帶來廣泛的活動自由,這確係迄今為止符合人類本性的最偉大的發明。 
  作為市場經濟的靈動的符號和媒介,貨幣或者金錢,很容易被認為是無所不能的。桑德爾舉例說,華盛頓的說客掏錢僱用一些流浪無業人員排隊去觀察國會議員的動向;美國有些婦女因為缺錢,把自己的額頭租給廣告公司,用來張貼廣告。其實,中國人遠沒等到市場經濟來到的這一天,就感嘆『有錢能使鬼推磨』了!我們之所以感到這些現象的錯位和荒謬,是因為除了市場原則,在生活中我們還應該有其他的追求。
  桑德爾問道:人們並不認為一個人付很高額的錢去買寶馬汽車是錯誤的,但是如果一次雪災後,店鋪要哄抬鐵鍬的價錢,人們就憤憤不平,這是為什麼呢?另外一個值得反思的例子是,為什麼一個黃牛黨被視為可恥呢?很多人認為,黃牛黨並不是在發揮門票的功能,而是利用票來追逐金錢。桑德爾問,為什麼他不能這樣賺錢呢?表面看來,似乎這沒有給誰造成不利,相反倒是方便了一些沒有買上票的人。鐵鍬和門票的問題,事實上牽涉到了社會公正,當市場的利益原則在不危及社會公正的時候,是可以適用的,一旦觸及,就會發生矛盾,我們必須做出抉擇。
  市場,儘管是一種自然秩序的力量,它分配資源的功能要通過人的思想和活動去實現,最終要為人間的『善』,為人的存在和發展服務,這是倫理的目標。但是這種『善』,在西方的個人主義視角中是難以明晰定義的,因為,個人主義的博弈邏輯,很容易縱容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削弱甚至侵害別人,對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所以不難理解,布熱津斯基1995年在『費爾蒙特飯店會議』提出『餵奶主義』,即『棄置和隔絕那些無用而貧窮的垃圾人口,不讓他們參與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僅由20%精英將一些消費殘渣供給他們苟延殘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面對新自由主義、市場原教旨主義思潮的興起,以羅爾斯為代表的功利主義學派,以法團主義為代表的集體主義學派,企圖從不同路徑上,為糾正市場迷信的實踐探尋理論支持。桑德爾正是法團主義的主要代表。他在【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一書中,對羅爾斯設定『原初狀態下』的個人通過合理化程序解決『正義』之惑的可能性表示了深刻的懷疑,他遵循共和主義的邏輯認為,共和國家的公民不僅僅分享共同規則和政治程序,還要通過共同的價值和正當性相互連接,建立起『善』的生活理想,『所以不會陷入忍受孤獨和冷漠』 。
  桑德爾講到了一個弔詭的例子。數年前,瑞士政府尋覓核廢料的掩埋地點時,確定了偏遠山區一個相對安全的地區。當進行初步民調時,51%的居民贊成存放。政府為了激勵更多人同意,提出高額補償金,然後再度進行民調,但是讓人意外的結果是,贊同的人數竟然降至25%。這是一個典型的桑德爾式的,具有共同價值追求的共同體,在涉及倫理原則時,他們毫不猶豫地對市場原則說:不!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們進行價值判斷的依據不盡相同,因此如何去規定一個明晰的市場邏輯的運用限度,來幫助我們確定金錢當止於何處,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對這種界限保持警惕則是必須的。這也許正是桑德爾之問的最大的啟示。(汾 靈)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