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專家呼籲少放炮 研究環保低污染產品 有『童話大王』之稱的作家鄭淵潔,曾在網絡上多次呼籲禁放煙花。他所發起的網絡調查,也獲得了不少網友支持。日前他又在微博上表示,『蛇年春節北京帶頭把煙花彈禁了吧。保留掛鞭。古代春節木有煙花彈。煙花彈不是民俗,掛鞭才是民俗』。 一邊是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一邊是可見可聞的嚴峻現實,對於民俗學者來說,這個問題頗有些讓人糾結。不過,從媒體報導來看,學者們並沒有一味從本專業出發強調燃放鞭炮在文化傳承上的重要性,而是從現實出發,給出相應建議。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認爲,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是幾千年形成的傳統民俗,不是簡單的限制就能解決的。寧夏地名協會理事、銀川市民俗專家鄭濟洧認爲,從心裡講,不放炮有空蕩蕩的感覺,覺得過年沒有味道,但根據今年的空氣品質和環境污染問題,市民儘量少放炮或者不放炮。青島大學教授、青島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郭泮溪也說,作爲一種傳統,燃放要適當。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民俗專家蕭放坦言,今年的天氣情況是很特殊。但過年放鞭炮是中國的古老傳統,是年節的一個符號,人們通過煙花驅邪祈福。以前禁放的時候,老百姓覺得過年太平庸,過年還是喜歡熱鬧的氛圍。而且,今年的霧霾和放鞭炮沒有必然聯繫。年節的時候放鞭炮確實會加重污染,應該採取合理的措施,但不能簡單加以禁止。(禁止的話)會造成對很多老百姓的傷害。他們一年也沒開車,爲什麼要承擔這個責任? 綜合各種因素,他的觀點是:號召大家少放鞭炮,同時開發科技含量更高、污染更少的產品。 『在城市人口密集狀態下,要根據情況變化,適度控制(放鞭炮),不能像鄉村社會那樣狂放。但傳統也要尊重,要給人一年放一次的機會。目前情況下,應該以一種疏導、提倡的方式,讓大家自覺遵守,不要去強令禁止。這樣老百姓就會理解。然後就是(提高)鞭炮的科技含量,降低污染。如果有好的清潔的方式替代它,也可以替代。但是現在沒有的話,還是要按照傳統方式來做,老百姓的心情才會好。霧霾是自然的污染,精神壓制之後,那個「霾」是在心頭,很難去除的。這個霾要你的命,那個「霾」同樣要你的命。自然之霾和人文之「霾」都得重視。這是考驗政府管理智慧的問題。』蕭放說。(張中江)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