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導演編劇或演員,一旦成名後大量投資人和項目蜂擁而至,或因人情或因利益,接下並不成熟的項目,便極有可能成為個人創作生涯的滑鐵盧,從而影響個人信用。從這點看,【楚漢傳奇】這樁買賣高希希有點兒得不償失。 數年前,國產電影大片屢屢票房大賣卻惡評如潮時,不少人對國產大片透支觀眾期待可能導致的惡果表示出擔心。很快,報復來到了:2012年,大導演頻頻遭遇滑鐵盧,草根導演票房爆棚,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提前透支觀眾期待的惡果。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電視劇領域。自電視劇出現『預售』後,利用知名演員、大導演、熱門題材透支市場期待,實際讓人失望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徐帆主演的【大國醫】,李亞鵬主演的【關中槍聲】,無不如此。剛剛結束首輪播出的【楚漢傳奇】未能倖免。 雖然劇集本身並非太差,甚至後三十集的戲份相當精彩,但【楚漢傳奇】的惡評依然如潮水般洶湧澎湃,讓人們對於名導明星領銜的大製作產生了不信任感。 高希希曾因【三國】有良好的收視率、投資回報率和口碑一舉成為圈中的大拿,成為眾多投資者青睞的『金牌導演』。因為投資問題沉寂多年的【楚漢傳奇】也因為找到了高希希執導、陳道明主演而重新啟動,並得到了電視台、視頻網站的青睞,劇集早早確定下了播出檔期,投資方也得到良好的回報。 然而,相對於【三國】有成熟的劇本和充分的準備,2011年8月初開機的【楚漢傳奇】則相當倉促。開機時甚至沒有確定成熟的劇本,而是由原本為【劉邦傳】的劇本擴充而成,編劇不得不駐紮在劇組邊拍戲邊創作劇本(實際上最終劇本成稿也只有66集)。為分攤成本,【楚漢傳奇】確定成片為80集,為拉長劇集,秦朝和項羽戲份被嚴重注水。在不足20個月的拍攝製作期間,高希希還拍攝了40集電視劇【趙匡胤】,籌備百集電視劇【毛澤東】,在【楚漢傳奇】中所用心血不難計量。一方面是名導明星效應吸引投資者,尚未成熟的大項目倉促上馬,為經濟效益注水拉長劇集,導演無法事事親力親為;另一方面,卻是市場對大製作的高期待。 在影視製作行業,很難出現『常勝將軍』。不論是導演編劇或演員,一旦成名後大量投資人和項目蜂擁而至,或因人情或因利益,接下並不成熟的項目,便極有可能成為個人創作生涯的滑鐵盧,從而影響個人信用。畢竟,『追漲殺跌』的資本只對利益負責,他們可以用大陣容好題材獲利,但失望的惡名、被損毀的市場信用和期待,只能由導演、編劇、演員等主創自行承擔。這個透支不划算。(梅子笑)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