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諜戰劇、宮鬥劇、穿越劇之後,【媳婦是怎樣煉成的】【房戰】【當婆婆遇上媽】【天真遇到現實】等『家斗劇』開始輪番轟炸螢屏。所謂『家斗劇』,就是家庭情感劇的變種,以家庭矛盾爲賣點。縱觀整個2012年,連篇累牘的都市劇讓『接地氣』這三個字變成了貶義詞,數量龐大、內容相似度極高的家庭倫理劇,打著『接地氣』的旗號,更像是在表演『過家家』。在不少網友的吐槽中,低智、狗血、非理性、無厘頭成爲這類作品的關鍵詞。而同質題材井噴上檔,讓原本熱得發燙的類型劇備受質疑,一片被浮躁和瘋狂主導的世界裡,如何讓電視劇行業回歸理性?
千劇一面 『家斗劇』中,婆媳題材是座挖不完的金礦。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婆婆刁鑽尖刻,愛管閒事,於是一個接一個激烈的婆媳掐架故事連連上演。『沒有人能解釋行業跟風現象,誰也不能預測哪部電視劇會火,所以爲了保本,一旦發現某種題材火了,大家都願意搭上這趟車。比如【潛伏】引發的諜戰劇熱潮,【媳婦的美好時代】引發的家庭劇熱潮。』著名作家、編劇莊羽表示,自從【李春天的春天】熱播後,上門找她撰寫類似劇本的公司有很多,但她全部拒絕了。『除了大牌演員、紮實班底這些硬體,共鳴感是電視劇熱播的必要條件,不斷探索的真實感才是熱播的保證。』莊羽稱,『螢屏不斷製造矛盾,卻沒有告訴觀眾如何解決,短時間內看新鮮,但時間一長觀眾就會因浮躁感到厭煩。』 除了婆媳題材被反覆使用,買房矛盾已然成爲『家斗劇』的御用橋段。小兩口從結婚前就掐買多大?首付誰家掏多少?婚後貸款怎麼還?連房產證登記誰名字,也能拍至少三集劇情,就算最終離婚收場,因爭房產兩家老人進入戰局,又是一場雞鳴狗跳。家庭劇電視劇粉絲『張小白』忍不住了:『房子真的是每個家庭的矛盾?【房戰】中喬家子女爭奪父親留下的京城一座四合院,老喬的兒子、媳婦和幾個女兒算計,差點眾叛親離。家庭劇演出諜戰味,看得人肝顫。』 此外,偷戶口簿結婚、丈母娘嫌貧愛富、小媳婦動不動就流產等劇情,上演一遍又一遍。內地新生派導演余淳說,其實不止觀眾疲勞,連拍這些劇的導演也疲勞了,『拍來拍去都是家裡那些事』。他表示,因爲中國電視劇主要收視族群沒有變化,這類劇集再重複也不愁沒有觀眾。而製片方和電視台不願意冒險嘗試新題材,所以家庭劇爲追求收視效果,都將生活中的某段故事極致化。提及家庭劇的出路,他認爲:『創作者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細節,爲此類型電視劇尋找新的切入點。』 呼籲溫情 『【渴望】【我愛我家】等老的家庭劇有一種厚重感,現在看起來也很感人。』60後觀眾王素鳳說,比起爭吵不休的『家斗劇』,表現家庭成員深厚情感和心路歷程的電視劇,更能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居家過日子,勺子難免碰到鍋沿。年輕人沒經驗,如果都學電視劇里用暴力方法解決家庭矛盾,還能有安穩日子過嗎?』王素鳳認爲,當前『家斗劇』正在傳遞負面情緒。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朱紅文呼籲,家庭題材的劇集不能僅僅成爲鬧劇,而要引起人們對家庭關係的理性思考。在當前家庭結構受到衝擊的情況下,大眾文化應當宣揚溫暖而有深度的家庭情感,幫助進行家庭美德教育。 導演丁黑近兩年執導了【門第】等不少家庭題材電視劇,他稱,自己在拍攝時會把劇情過濾一遍,泛濫的狗血情節將被通通砍掉。『我不明白爲什麼這類電視劇總愛表現惡的一面,多數講的是如何互相使壞,揭露人性陰暗的東西。』丁黑認爲,『家斗劇』的出路應該是,不迴避生活中的矛盾,在表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展現人情溫暖的一面。 社會的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空前的精神壓力,『宮鬥』、『職場斗』偃旗息鼓後,還要面對『家斗』,實在讓人心寒。事實上,觀眾更希望看到『家和』而非『家斗』,並在觀賞的過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品味其中表現和頌揚的溫馨美好。在這個幸福感缺失的時代,反映家庭生活的劇集更有責任宣揚美好,解讀美好,引導觀眾體會美好。電視劇從業者應以一種善意的筆觸巧妙地處理家庭成員間因生活理念造成的矛盾,讓觀眾在影視劇里學到處理問題的方法,感受家庭中親情的溫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