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良性生态环境 全社会应树立版权意识 “版权保护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作者的合法权益也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研讨会上阐明了他的观点。“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研讨会就能遏制假书画猖獗现象,必须要建立严厉打击的长效机制,这是书画艺术界热盼的,因为书画作品市场繁荣需要良性的生态环境,假冒现象需要综合治理。” 范迪安还从美术市场消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说,随着当今中国普通百姓经济生活的丰富,他们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表现在对艺术作品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了艺术市场的空前繁荣,当然,他们对书画市场中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是深恶痛绝的。所以说,书画界的造假行为不仅是对艺术家权益的侵害,更多是对广大书画消费者利益的伤害。因此,对书画作品的版权保护,对书画作品市场的监管,非常重要。他在发言中支招说,对书画市场的打假行动必须依靠长期的综合治理,重拳应集中在书画市场的监管、查处、惩戒等方面。执法部门要下大力气去摸清制假贩假的市场销售链条,运用媒体舆论工具,揭露造假者的黑幕,提醒消费者注意风险,这是人民群众希望政府采取的最有力的举措,中国美术馆可以配合举办书画作品真与假对比展览。 赵长青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要在全社会树立版权意识,要把它作为一个工程来长期对待,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舆论的声势――造假,不仅损害书法家权益,而且会伤害到每个消费者。同时,让市场认识到,片面地受利益驱动,只会使造假泛滥。第二,作为书法、美术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会员加大自我维权的意识,积极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第三,也要引导行业从业者加强自律。 出席研讨会的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也呼应了几位书画作者的观点。她说,现在是一个大众收藏的时代,也是大众文化传播的时代,每位艺术家应该有维权意识。目前国外的艺术家也会面临他们的作品被仿冒的现象,他们采取措施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经纪人或者是团队来进行技术、司法维权。在我国,依据《著作权法》可寻求多种渠道的保护,如书画作者可以通过向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侵权者造假行为来寻求行政保护,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刑事立案来寻求司法保护。当然,我们在需求法治环境外,更应鼓励社会倡导诚信依法经营,临摹他人作品要真实署名。 杜绝媒体为造假忽悠 正确引导大众理性收藏 近几年随着收藏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纷纷大肆报道专家鉴宝、书画作品被拍出天价等新闻,让许多并没有收藏基本知识的人也幻想着借“捡漏”发大财。正是部分媒体的渲染与鼓吹,也助长了书画造假者生意的兴隆。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就媒体这种忽悠行为进行了抨击。他明确表示,以前收藏在中国是及其小众的行为,而如今几乎成了全民行为,这与媒体连篇累牍地过分报道有关。收藏与鉴定需要丰厚的知识积累,并不适合每个人。但现在有的媒体炒作所谓的“盛世收藏”,字画能保值增值等言论,使收藏成了大众行为,甚至成为民生问题,这种导向并不正确。作为媒体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媒体是什么?导向是根本,真实是生命,文化是前提。媒体不能只顾为拍卖行摇旗呐喊,而不顾作品真伪。我觉得现在媒体更应该做的事――揭露造假者不断更新的造假手段,向收藏者发一些预警信号,提醒他们规避风险与陷阱。 就此,范存刚在会上也呼吁媒体应提醒消费者要理性收藏,书画鉴别要以作品本身说话,不能听故事。“我们在经营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情况,有些藏家送来作品进行鉴定,说是由其家属、子女或者是专家提供的,这不能完全相信。另外,不要轻易相信出版物上的所谓作品集,因为即使出的书中有这个作品,但是这也有可能是造假者夹杂进去的,造假者会以此为据将假作品卖给你,这种做法会更让买家容易上当,所以应该擦亮眼睛。”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