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要良性生態環境 全社會應樹立版權意識 『版權保護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作者的合法權益也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研討會上闡明了他的觀點。『不能指望通過一兩次研討會就能遏制假書畫猖獗現象,必須要建立嚴厲打擊的長效機制,這是書畫藝術界熱盼的,因為書畫作品市場繁榮需要良性的生態環境,假冒現象需要綜合治理。』 范迪安還從美術市場消費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說,隨着當今中國普通百姓經濟生活的豐富,他們對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表現在對藝術作品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導致了藝術市場的空前繁榮,當然,他們對書畫市場中的製售假冒偽劣行為是深惡痛絕的。所以說,書畫界的造假行為不僅是對藝術家權益的侵害,更多是對廣大書畫消費者利益的傷害。因此,對書畫作品的版權保護,對書畫作品市場的監管,非常重要。他在發言中支招說,對書畫市場的打假行動必須依靠長期的綜合治理,重拳應集中在書畫市場的監管、查處、懲戒等方面。執法部門要下大力氣去摸清制假販假的市場銷售鏈條,運用媒體輿論工具,揭露造假者的黑幕,提醒消費者注意風險,這是人民群眾希望政府採取的最有力的舉措,中國美術館可以配合舉辦書畫作品真與假對比展覽。 趙長青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第一,要在全社會樹立版權意識,要把它作為一個工程來長期對待,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輿論的聲勢――造假,不僅損害書法家權益,而且會傷害到每個消費者。同時,讓市場認識到,片面地受利益驅動,只會使造假泛濫。第二,作為書法、美術行業協會,要積極引導會員加大自我維權的意識,積極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第三,也要引導行業從業者加強自律。 出席研討會的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也呼應了幾位書畫作者的觀點。她說,現在是一個大眾收藏的時代,也是大眾文化傳播的時代,每位藝術家應該有維權意識。目前國外的藝術家也會面臨他們的作品被仿冒的現象,他們採取措施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經紀人或者是團隊來進行技術、司法維權。在我國,依據【著作權法】可尋求多種渠道的保護,如書畫作者可以通過向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侵權者造假行為來尋求行政保護,還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或刑事立案來尋求司法保護。當然,我們在需求法治環境外,更應鼓勵社會倡導誠信依法經營,臨摹他人作品要真實署名。 杜絕媒體為造假忽悠 正確引導大眾理性收藏 近幾年隨着收藏熱,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紛紛大肆報道專家鑒寶、書畫作品被拍出天價等新聞,讓許多並沒有收藏基本知識的人也幻想着借『撿漏』發大財。正是部分媒體的渲染與鼓吹,也助長了書畫造假者生意的興隆。 出席此次研討會的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就媒體這種忽悠行為進行了抨擊。他明確表示,以前收藏在中國是及其小眾的行為,而如今幾乎成了全民行為,這與媒體連篇累牘地過分報道有關。收藏與鑑定需要豐厚的知識積累,並不適合每個人。但現在有的媒體炒作所謂的『盛世收藏』,字畫能保值增值等言論,使收藏成了大眾行為,甚至成為民生問題,這種導向並不正確。作為媒體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媒體是什麼?導向是根本,真實是生命,文化是前提。媒體不能只顧為拍賣行搖旗吶喊,而不顧作品真偽。我覺得現在媒體更應該做的事――揭露造假者不斷更新的造假手段,向收藏者發一些預警信號,提醒他們規避風險與陷阱。 就此,范存剛在會上也呼籲媒體應提醒消費者要理性收藏,書畫鑑別要以作品本身說話,不能聽故事。『我們在經營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個情況,有些藏家送來作品進行鑑定,說是由其家屬、子女或者是專家提供的,這不能完全相信。另外,不要輕易相信出版物上的所謂作品集,因為即使出的書中有這個作品,但是這也有可能是造假者夾雜進去的,造假者會以此為據將假作品賣給你,這種做法會更讓買家容易上當,所以應該擦亮眼睛。』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