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被催族春節依然悲催 "別人的孩子"成最大"仇敵"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2-12 19:54|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580| 評論: 0|來自: 新華網

摘要: 在中國傳統新春佳節親朋好友難得一聚,話題的焦點卻離不開『催』。在催成績、催工作、催結婚、催生娃的同時,『別人家的孩子』愈發頻繁地被提及用以對比,同台競技下『被催族』感到很『悲催』。 『別人家的孩子掙 ...

在中國傳統新春佳節親朋好友難得一聚,話題的焦點卻離不開『催』。在催成績、催工作、催結婚、催生娃的同時,『別人家的孩子』愈發頻繁地被提及用以對比,同台競技下『被催族』感到很『悲催』。

『別人家的孩子掙大錢當老闆了,你還打著那份一輩子升不了職的工;別人家的孩子結婚了,你都快成『剩鬥士』了;別人家的孩子都生小孩了,你還在家當小孩……』最近微博瘋轉的漫畫【別人家的孩子】引起了『被催族』極大的共鳴。

今年33歲的北京單身白領李晴告訴記者,父母最近打電話就兩件事,一是談對象,二是留長髮。還經常加一句,別人家孩子生的娃都會打醬油了,你看你……

除了婚姻,拼學歷、換工作、漲工資、生孩子成了『被催族』PK『別人家的孩子』的四大內容,基本都是以『被催族』『悲催』收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私企工作的王文說:『家人今年又提起別人家的孩子都考公務員了,讓我也換穩定的工作,這樣買房子、娶媳婦都容易。』

『被催族』過年被輪番碎碎念,父母也表示很無奈。王文的父母告訴記者,熟人一見面就問孩子掙多少錢,結婚了沒,他們也很尷尬,不知道怎麼回答。而且做父母的也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生活幸福。

然而,親朋好友的『刺激催促』並沒催出好結果。『我媽一有機會就提「別人如何」,忍不了我發火了,惹我媽生氣,我再哄我媽,哄好了又催,周而復始,快崩潰了!』李晴說。

學習、求職還能『突擊』,可『被催族』的婚姻如何在短時間內催成正果?在寧夏銀川市有穩定工作、今年31歲的劉岩已經相了6次親。『現在找對象是頭等大事,其他都得讓路,但相親成功的機率太低了。』劉岩說,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見面,沒有任何感情基礎,除非是一見鍾『臉』,否則兩廂情願的事情很難發生。

『加急時代』考驗著長輩和輩之間平等、人性的溝通能力。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李惠民認爲,對於家長來說,用工資、婚姻等來判斷子女成功的硬性標準應該少一些,關心應該多點柔性要素,比如過去的一年子女是否過的快樂?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是否學會了與人相處、如何愛自己、愛他人?應更多地關注子女的努力過程和內心變化。

寧夏社科院社會學專家陳通明說,受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影響,長輩與晚輩之間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比較欠缺,尤其在婚戀、生育問題上,長輩對晚輩往往干預過多,難免會引起晚輩的逆反心理。長輩應該多學學溝通的技巧,尊重子女的追求和選擇。

一些作爲子女的網友也自我反省,應該正確對待長輩那些『煩人催促』。『催促』的方式雖然欠妥,但也體現了中國特有的『人情味』,煩悶之餘卻也有關心的餘溫。(鄒欣媛)


來源:新華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