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逛廟會成為很多人的首選,許多地方的廟會特色各異,遊人如織。從一些地方的廟會文化形態看,其單一性、同質化的現象有了較為明顯的改觀。比如北京重點突出明清文化,西安再現隋唐西市勝景,成都主推三國文化,開封凸顯『大宋年文化』;北京龍潭廟會請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圍棋國手與遊客對弈,成都大廟會今年大秀高科技帶遊客穿越奇幻三國……這些在內涵與形式上的創新,受到了不少遊客的青睞。 然而,人們在感到較為豐富新穎的同時,還是略感不足。有的廟會就是小吃、小商品、小遊戲的拼盤,商業味濃,文化味淡。有的恢復了不少傳統民俗雜藝,但年年節節總是糖人、抖空竹、拉洋片這些東西,久了就沒什麼新鮮。結果就是觀看的多、駐足的不多、參與的更少。 有人稱,過去,祭祀是廟會最核心的功能,沒了它廟會就沒有靈魂。今天,廟會也需要有文化內核, 許多廟會『有會無廟』是現實,這裏的關鍵是廟會文化要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是,這種文化創新應結合節日休閒怡情的特點,把准當代人多樣化、新奇性、高品質文化需求的脈,及時實現廟會文化的轉型升級。(陳家興)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