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國古城改造方興未艾 開封決意重現北宋汴京勝景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2-17 00:47| 發佈者: 夏知| 查看: 1513| 評論: 0|來自: 新民晚報

摘要: 剛剛過去的2012年,中國的古城改造可謂是方興未艾,烽煙四起。開封決意重現北宋汴京勝景,湖南鳳凰斥資55億元再造鳳凰古城,台兒莊古城已經重建完畢對遊客開放;但這些年古城繕修也有令人欣喜的,大同決然和大拆大建 ...
剛剛過去的2012年,中國的古城改造可謂是方興未艾,烽煙四起。開封決意重現北宋汴京勝景,湖南鳳凰斥資55億元再造鳳凰古城,台兒莊古城已經重建完畢對遊客開放;但這些年古城繕修也有令人欣喜的,大同決然和大拆大建說不,蘇州另闢新地造新城,紹興繕修古城如同繡花。 
     城市改造亂象環生有原因
  因為戰亂、動亂,古代遺存原本豐富的中國,現在的古城、古建築日漸稀少了;更可怕的是,隨着古城重建、再造的熱情高漲,建設性破壞愈演愈烈,一處處古建築、街區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頹然倒下,業內人士坦言最近二十多年來破壞的規模和徹底性是任何一次動盪時期都無法比擬的。
  在大拆大建、推倒重來基礎上的古城繕修和改造,為何就像流感一樣盛行不衰?主要是政績內驅力以及對古建築藝術的水之深淺一無所知或僅知皮毛造成的,這些人(主要是決策者)是活脫脫『有知識的文盲』,膽大妄為,什麼『瓷器活』都敢去干。
  殊不知,任何一座古城,哪怕一座亭子、一面殘牆,其由來可能都會灰線千裏,有很多外婆的外婆娓娓道來的故事、傳說;這些亭子、牆的結構、材質,甚至它的朝向,可能都是待解的謎。不問青紅皂白、不探究其中蘊藏的信息、藝術價值,推倒重來,待解的謎於是都灰飛煙滅,永遠沉入歷史大幕的後面了。
  古城、古建築改造、繕修領域,這樣的『有知識的文化盲人』――官員很多。  
  看看人家怎麼為遺存讓路
  讓我們看看歐洲如何保護古城。在意大利,我們見到最多的是各種風格的教堂和廢棄的殘垣斷壁,這些發掘出來的皇宮、教堂都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了,帶領我們參觀的意大利學者馬丁介紹:『在真實歷史遺蹟之上弄出任何現代的複製品,都是作假。』他認為,藝術的第一要素是真實,所以哪怕是一段引水槽、一座殘破的城門、一段破損的古城牆,一旦被發現,後來者(新的建築和規劃)必須為這些遺存讓路。
  在意大利人的眼裏,古城的保護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要尊重、要研磨、要小心翼翼,所以意大利眾多古街道,路面還保留着過去鋪的小方形石磚,即便是新修的道路,鋪路材料依然是老老的小方形石磚;老城裏造新房子,直衝雲霄的高大建築幾乎看不見。
  到過威尼斯的人,可能都對聖馬克大教堂的廣場上成千上萬隻鴿子印象深刻,但你很少看到鴿子停在教堂頂上。為何?原來,為了讓腐蝕性很強的鴿糞不損害教堂,意大利人在教堂屋頂鴿子能歇腳地方都放上了密密麻麻的細針,手法堪稱藝術。  
  藝術寶貝也是保護的利器
  不僅意大利,歐洲各國如法國、英國、西班牙等等,無不懷着對文物的敬畏之心,小心而虔誠地對待這些寶貝。
  即便是小國斯洛文尼亞,我們也在皮蘭看到了令人嘆服的一幕:廣場上刻着『1466』的旗樁,就這樣滄桑地立着,沒人去動它;不僅是旗樁,散落在街頭巷尾的一棵與一根石柱死死纏成一體的古藤、東一塊西一塊有刻痕的建築殘石、多半已經鏽爛在土裏的鐵錨……沒人去動它們;一座中世紀的修道院,早已荒蕪,僅存中庭,只有一些殘損的雕像或獸頭放在廊沿上,其他空空如也;人們把庭院打掃乾淨,卻任由野草叢生,播放一些古典音樂――用音樂喚起的想像與情感裝滿庭院。
  所以,看到這一情景的藝術家馮驥才感慨:『皮蘭人用它來輕輕喚醒歷史。』文物『被人們當作「沉默的老者」備受尊崇地活在人間』。我們也感慨:原來藝術也能保護並點活文物。
來源:新民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