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農曆『破五』晚鞭炮煙花燃放高峰,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在檢查全市煙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工作時,對全體市民文明、安全、理性燃放表示衷心感謝,並要求各部門再接再厲打好正月十五這場硬仗,確保今年春節燃放安全管理圓滿成功。(見2013年2月15日【新京報】) 據統計,今年春節除夕零時至初五24時,北京全市共銷售31.3萬餘箱煙花爆竹,同比去年56.4萬箱,下降了45%,集中燃放持續的時間比往年有所縮短。從除夕零時至初五24時,共因燃放煙花爆竹傷人165人,同比下降22%,無死亡、摘眼球等情況發生;因燃放煙花爆竹接火警94起,同比下降45.6%。這組數據足以說明,非理性即無節制燃放鞭炮,會導致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也會因引起火災造成居民財產損失,更會對人身造成直接傷害。這組數據還能夠證明,北京市民燃放鞭炮確實是在逐步回歸理性。 上世紀80年代末,全國各大城市因燃放煙花爆竹而造成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的事件逐年上升,一些民眾要求政府採取措施禁放煙花爆竹。1988年,六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出加強煙花爆竹的生產和燃放安全。此後,全國共有282個城市制定全面禁放煙花爆竹的法規,北京市於1993年開始正式實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然而,禁放法規在十幾年的實施過程中始終伴隨着諸多爭議,恢復民俗傳統的呼聲日漸強烈,同時違法燃放事例屢禁不止。2005年以來,各城市陸續實施鞭炮燃放『禁改限』措施。 北京市居民燃放鞭炮所以會更加文明、安全、理性,無疑主要出自市民的自覺,即文明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的增強,因為根據『禁改限』的法規,限制燃放的只是時間和地域,並沒有限制燃放的數量。因此,今年『破五』這一天,一名在深圳從業的『老外』,竟然花費一百多萬元,購買五噸鞭炮一齊燃放。當然,這種理性,也來自北京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對落實『禁改限』規定操作的細緻。諸如市政府煙花辦規定,五環路內初二至十五每天的7時至24時可以燃放煙花爆竹,正月十五24時後,五環路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煙花辦還提醒市民,要到政府部門許可的煙花爆竹零售網點購買合法產品,要遠離十六類禁放點。同時,氣象部門及時發布霾預警,環保部門及時發布極重污染日預報,提醒停止燃放煙花爆竹。此外,在重點燃放日加強監管。初五當晚,北京全市各部門、各區縣就組織控制力量95萬餘人,出動車輛1萬餘輛,市公安局機關還動用衛星信號車和警用直升機,實時掌控全市及重點地區的情況,市城管執法局則啟動環境秩序保障方案,出動人員7000餘人次,走上街頭維護秩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春節等重要節慶活動中燃放煙花爆竹驅邪祈福,是中國悠久的民間傳統,顯然不能一禁了之,『禁改限』可能是最佳選擇,而政府加強教育、引導和監管,則有利於安全有序燃放。北京出現的理性回歸,在其他城市同樣出現了,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現在,距正月十五元宵節燃放鞭炮高峰還有八九天時間,但願也相信城鄉居民能夠繼續保持理性,有節制地燃放鞭炮,在平安與祥和的氣氛中共同度過2013年春節! (侯文學 中國網觀點中國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中國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