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教授:繁體字無人識羈絆了我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2-17 19:37|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872| 評論: 0|來自: 北京青年報

摘要: 昨天,『理論家新春走基層』走進了紫禁城腳下的東華門街道。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和北師大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助理萬安倫教授在兩個多小時的座談中,圍繞中華文化和街道里的年輕人展 ...
昨天,『理論家新春走基層』走進了紫禁城腳下的東華門街道。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和北師大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助理萬安倫教授在兩個多小時的座談中,圍繞中華文化和街道里的年輕人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沈望舒說,社區文化不容小視,它應給每個人帶來家的溫暖,社區文化絕不是搞活動,它不能背離居民的需要。 
  座談一開始,街道幹部就向專家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現在社區越來越重要,我們也想把它做好,在群眾中創出自己的品牌增加凝聚力,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它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沈望舒認為,社區文化建設不能與居民需要相背離,它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搞活動,它更要充滿人文關懷。現在我們每個社會人回到家,不管是領導還是老闆他都是一個社區人。如何找到每個社區的精神導向是社區文化的核心,也就是要尋找吸引物,這個吸引物可以是這個地區突出的傳統文化,也可以是西方文明無法攀比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它需要社區有一支強大的工作者隊伍,去發現它、挖掘它和發揚它。
  80後的甘立淼是東華門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員,她的問題很有代表性,『今年春節前,我們在網上發起了「光盤行動」和不放鞭炮的倡議,但是一些老人對我們說,過節剩飯是年年有餘,放鞭炮是民俗,傳統的東西怎麼能丟?』面對文化創新和傳統文化的衝突,小甘覺得很困惑。
  『文化是不是能夠被傳承、保留和弘揚,其最大的前提是它有沒有消費需求,如果沒有消費需求,這種傳承將只能是博物館藝術。要想讓它充滿活力,應該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把活化,變成當代人的生活。』沈望舒這樣理解創新與傳統的衝突。
  而萬安倫教授表示,在社會的發展中確實會遇到傳統文化和現實社會衝突的問題,是否落後需要認真地辨析,有利於自己和社會的就應該是先進的文化。他表示,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繁體字現在已經沒有人認識,在中小學的課本中文言文的比例也偏少,這些都羈絆了我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他呼籲,繁體字應該排入我國中小學的課程,可以採用識繁用簡(認識繁體字,使用簡體字)的方式保留住老祖宗的文字文化。還應該將中小學文言文的教學篇目提高至50%,讓孩子在學中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守住老祖宗的文化遺產。
  在座談中,萬教授還現身說法講了他在馬來西亞過春節時,看到華人華僑仍然保持着中華民族傳統勤儉節約、誠實守信美德的小故事。
來源:北京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