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音樂劇電影和京劇【悲慘世界】 名著改編要好聽好看好懂 在媒體上看到兩則關於【悲慘世界】的消息,其一是第49屆美國電影音響協會獎(CAS)昨天揭曉,採用演員現場真唱、同期收音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獲得真人電影類最佳音效獎,其二是網絡作家馬伯庸2月18日在微博貼出中國戲曲學院改編的京劇版【悲慘世界】,引起眾多網友的共鳴。 我對【悲慘世界】最初留下的印象完全來自於塞諾華導演的1958年版電影【悲慘世界】,據說是到現在爲止最忠於原著的電影。像這樣篇幅宏大的作品,改編要如何取捨,如何重新構建,都是關鍵。音樂劇【悲慘世界】之所以能從1985年至今盛演不衰,好聽、好看、好懂,這三點至關重要。同樣,這三點也是所有成功的音樂劇所共有的特點。在遵循原著脈絡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音樂劇的優勢DD精緻的舞台、多彩的燈光、乾淨的場景轉換、龐大的演員陣容,最關鍵的則是設計優美而別致的獨唱、重唱與合唱。我在觀看電影、音樂劇演出的時候,不斷重複著對這些關鍵因素的認識。 從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所披露的長預告片看,電影除了繼承音樂劇的優點以外,更以現在電影所慣常的手法,通過計算機特技展現了以往所不曾看到的宏大場景,利用鏡頭語言來刻畫劇中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而休・傑克曼、安妮・海瑟薇、羅素・克勞等電影明星的歌聲也是好萊塢歌舞片的一個傳統。 反觀京劇版【悲慘世界】,缺點並非集中於不中不西的著裝,也不是突兀地穿插於皮黃絲竹里的流行小曲,更不是明顯拼湊的唱腔設計,主要是改編【悲慘世界】改掉了京劇的魂,也改丟了原著的魄。同音樂劇相似,京劇也應該好聽、好看、好懂。以西方題材來改編京劇值得嘗試,前提一定要把握住京劇的詞曲特點,詞不好直接用原著漢譯本的內容,可參考評書【三國演義】和小說的區別,語言短小精悍;曲的部分更得適應故事情節的取捨,冉阿讓得到寬恕、芳汀託孤、沙威追捕、柯賽特戀愛,這些情節或慷慨激昂,或情深意重,或緊張懸疑,或抒情纏綿,儘管京劇唱腔有一定的程式化,但不在此處發揮創造力,很難想像這還是京劇,難怪馬伯庸開玩笑,希望能看到長靠武生隆美爾在阿拉曼選段里【挑戰車】一折了。 (許茨) 來源:京華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