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把『春晚』視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存在就行,不必十分關注――電視機有聲有影,有歡歌笑語,有掌聲雷動;窗外有鞭炮煙花,桌上有雞鴨魚肉年糕點心;再上個網,抓把堅果,心滿意足地感慨一下:嗯,魯迅先生說得沒錯,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
我沒有不錯眼珠地盯着電視看,所以傳得沸沸揚揚的『找力宏』那一段我根本就錯過。第二天重播,據說這一段又刪了。從微博上總結的信息大概就是:劉謙與李雲迪合作魔術,雲迪東張西望,劉謙調侃他一句:找力宏呢。 實在不像樁大事,網絡上卻真是罵作一片。 我依稀記得,若干年前,宋丹丹飾演的白雲鏗鏘有力地說:『我十分想見趙忠祥。』那真是電視機內電視機外笑作一片,大家都覺得:合情合理合身份,是善意的戲謔。而且這玩笑,其實是網友開起來的。 拿着養眼的男星們互相插科打諢,是流行。其實是很給面子的恭維,不信你看那幾個也深受愛戴的諧星,誰會成為打趣對象?明星們是有義務順應民意的,所以,去年大家拿力宏、雲迪大開玩笑,今年就有人覺得:咦,那就借去年還沒用盡的情勢,再炒一把吧――結果炒煳了。 玩笑與玩笑之間,有極微妙細小的平衡點,就像稱人『白骨精』或『北大荒』,雖然意思一樣,但聽在對方的耳朵裏就截然不同。一旦說者不察,越過這個點,聽者就翻臉了。 怎麼辦?誰之過?唉,不就是個玩笑嗎?不就是個傳統文化活動中的小段子嗎?反感的人不必大批判,委屈的人多少反思一下,大過年的,着急上火地幹嗎呢? 總之,討好觀眾的動機值得肯定,效果嘛……尚待商榷。 □葉傾城 來源:鄭州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