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緣起 『再水墨』嘗試重建審美體系 對於這一充溢戲謔味的帖子,湖北美術館倒是大度地在官方微博裏予以轉發,該展覽的策展人魯虹和學術主持冀少峯也在個人微博給予友情轉發,魯虹更是讚揚:『作者很有才氣!』而遭貶損的傅中望在電話中對這一指摘行為,也笑言能夠理解:『每一件藝術品有欣賞者,就會有牴觸者,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意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絲毫看不出受指責一方有任何不滿情緒。 相反,由於博文的語言俏皮,加之圖文一一對應的呈現方式,連藝術圈內人也加入其中細細品讀,並給出個人的感受。策展人鮑棟認為,如果在展廳裏懸掛些范曾、陳逸飛的作品,其實最迎合公眾,不過那樣也就成全不了這般吐槽了。他說,賣力的吐槽其實緣於被打動,只是他們還需要花些工夫應對新現象。 這個『新現象』便是此次展覽的『實驗性』意圖,即探討水墨未來的可能性。冀少峯如此解讀『再水墨』――『再』不僅是對傳統水墨的觀念和媒材的突破,更是要重新建構一個全新的中國畫的評價標準。藝術評論家王端廷如此解釋他心目中的『再水墨』:『水墨乎?非水墨也;再乎?不再也。如同農民的富裕是中國實現小康的首要標誌,中國藝術的國際化與現代化也離不開水墨的創新。「再水墨」提示我們,傳統藝術,只有突破極限,才能重生。』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此次展出作品不少出自大家之手。一幅畫面上,數十個擠成一團的光頭正汗如雨下,同系列的另一件作品上,光頭數量多出了一些,且飄着幾片雲朵,它們均出自著名油畫家方力鈞之手。這也是他首次介入水墨領域。同樣以油畫見長的曾梵志的『太湖石』系列也飽受吐槽,他曾在開幕式上表示,不想像油畫一樣受市場左右,此番創作水墨壓根兒沒考慮過觀者的感受。 『尋求突破、創新沒錯,可要絲毫不顧及觀者也未必高明。』一位美術史論家說。 學者指津 真正好的藝術當是雅俗共賞 博文裏,吐槽者大有人在,可也不乏持不同意見者。署名『左手』的網友就認為,當代藝術要以玩兒的心態去看,它只是作者的小趣味,不是大師的裏程碑。需要糾正的,其實是觀眾的心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本次展覽策展人魯虹的認同。現為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的他介紹說,當代藝術由於形成歷史太短,必然會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且在內地城市接受度更低,但它的實驗性,無論對社會還是個體都很有必要。 『真正好的藝術是要能雅俗共賞的,當然,要做到這點也最難。』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常把『藝術為人民服務』掛在嘴邊,他也不止一次批評那種認為『當代藝術就是以讓人看不懂為深刻』的觀點。他認為,這是當代藝術利用人們對藝術的尊重心理製造的認識誤區,進而給『假大空』以可乘之機。不過,在美國待過十年的他也承認,西方觀眾對本土的當代藝術,絕大多數也看不懂。『只要能給人們的思維帶來些啟示,提供一種新視角,就可以了。』 央美美術館館長王璜生認為,此番爭議與國內美術館的定位也有關聯。他解釋說,原本要與以展陳『文物』和『傳統』為主的博物館相區別的美術館,其實在策劃、展示等方面仍然囿於傳統,缺乏當代的思維模式。『美術館應該給公眾以參與式體驗,讓公眾逐漸形成新的認知。』(陳濤) 來源:北京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