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形式有雷同 說教需避免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2-21 22:43|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808| 評論: 0|來自: 北京日報

摘要: 1983年的首屆春晚,為中國人的除夕夜增設了一道妙不可言的年夜大餐。30年過去了,春晚幾經衍變,早已成為了中國年俗中不可或缺的儀式之一,猶如門庭春聯、煙花炮仗、初一餃子,最大程度上維繫着節慶的完整性。也為此 ...
1983年的首屆春晚,為中國人的除夕夜增設了一道妙不可言的年夜大餐。30年過去了,春晚幾經衍變,早已成為了中國年俗中不可或缺的儀式之一,猶如門庭春聯、煙花炮仗、初一餃子,最大程度上維繫着節慶的完整性。也為此,舉世矚目的春晚在全球綜藝節目的陣營里創下了時間長度最長、參演人數最多、收視率最高的紀錄。誠然,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春晚的收視心理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從春晚初創期的頂禮膜拜,到1990年代春晚鼎盛期的歡欣鼓舞,再到進入新世紀以來的詬病挑剔,春晚之於中國年的意義已然突破了哈文導演所言的『伴隨』狀態,很大程度上,更應將其視為國人對過往一年中國文化的通體品鑑,在這其中最值得咂摸的壓軸菜,非語言類節目莫屬。 
  演員『保鮮』 節目推新
  盤點近五年來的春晚節目構成,除去2012年春晚語言類節目(7個)稍少之外,歷屆春晚均保留了8~9個語言類節目,幾乎可以占到晚會總時長的一多半。(一般情況下設有3~4個相聲,1個相聲劇,4~5個小品)考慮到全國觀眾對2012年春晚語言類節目『乾旱』的呼聲,2013年蛇年春晚,主創團隊將語言類節目數量提升至9個,總時長約2小時15分鐘,力圖將其秉承的『歡樂中國』理念發揮到極致。2013年『小品王』趙本山再度與全國觀眾爽約,並稱就此退出中國小品界,這無疑讓蛇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痛失一員大將。正可謂天道酬勤,憑藉參辦2012年CCTV相聲大賽的成功經驗,春晚主創團隊老早就留心觀察,招兵買馬,籠絡了大批優秀的演藝人才,所以在此次蛇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的陣營中,除了蔡明、潘長江、馮鞏、郭冬臨、閆學晶、孫濤等春晚熟星外,另有不少選秀草根明星和藝壇新秀加盟,真正實現了演員『保鮮』,節目推新。
  碰熱點 接地氣
  語言類節目取勝的關鍵在於選材,能不能讓觀眾叫好,引觀眾共鳴,全在一個『包袱』。包袱從哪裡來?並非一兩句無關痛癢的俏皮話,最要緊的還是看節目裡的人物有沒有傳達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敢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以討喜的方式說幾句真心話。若說這一點,以哈文為首的年輕創作團隊還真是開天闢地頭一回,算盡了平頭老百姓這一年居家過日子關心的二三事兒,贏得了滿滿的人氣。比起較早前春晚語言類節目中多有的『歌功頌德』的『主旋律』色彩和通篇使用網絡語言、社會流行語的老套路,蛇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則更注重原創,更顯平易近人。其中有不少節目都不約而同地將故事主人公鎖定在草根小人物身上:【我要上春晚》裡的保安和保潔員,【想跳就跳》裡的退休老人、【大城小事》裡的打工兄弟、【你攤上事兒了》裡的寫字樓保安和農民工、【搭把手不孤單》裡的出租車司機。圍繞着這些人開掘社會熱詞、關注現實生活,諸如退休老人的精神生活追求、春運買票難、農民工工資拖欠、交通擁堵問題、房價居高不下,儘可能多地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受篇幅所限,對於很多問題未能深入探討,但所涉及範圍之廣、尺度之大,也堪為歷屆春晚之首。另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創的基礎上,對於過去一年來的社會文化現象,有些小品和相聲也是做足了回顧功夫。譬如被稱之為全民運動的廣場舞文化、風靡海內外的甄痔宓鵲齲除了製造笑點,博觀眾一樂外,也真正起到了春晚的文化盤點功能。沿襲了歷屆春晚的慣常風格,蛇年春晚在語言類節目中繼續浸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優良養分,傳遞出與人為善、自尊自愛、家庭親睦的正能量。
  形式稍顯雷同 說教仍需避免
  稍加比較便不難發現,在蛇年春晚有限的幾個小品節目裡,為避免冷場,不少小品討巧地使用了各路才藝一勺燴的辦法,規避了『包袱』抖不響的危險,匯集了歌唱、魔術、雜技表演的【我要上春晚】,大唱【High歌】、大跳探戈的【想跳就跳】,高調再現騎馬舞的【搭把手不孤單】。如此編排的確有助於烘托氣氛,熱鬧結尾,但仔細想來,節目耗時十餘分鐘堆積起來的主題也被瞬間淹沒在一片流俗的歌舞昇平之中了。如此一來,倒是那些純靠『乾貨』撐台的對口相聲占了上風。儘管蛇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已經在內容選材上占盡了先機,奠定了其取之於民接地氣的風格,但畢竟舊習難改,很多節目還是難逃說教的窠臼。大談幸福感、社會認同、職業價值,多少顯得有些過猶不及,狗尾續貂,給原本可以小清新演繹真自我的草根一族戴上了高大全的小丑帽子,進而在舞台與觀眾間砌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牆。
  春晚年年有,語言類節目永遠是重頭戲,雖是方寸舞台,卻也藉此演盡了蒼生,繹出了世情。何不以接地氣的蛇年春晚為開端,繼續寫民生,呼民意,再求一改中國文藝多有的說教腔調,好好地借『年三十兒』的喜慶日子,為舉國上下慶團圓的百姓人家做一道小蔥拌豆腐般的清新小菜,看起來賞心悅目,嚼起來沁人心脾。
來源:北京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