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月19日刊發『相聲小品創作怎麼看』文藝評論專版,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據此編發的微博短文被大量轉載和熱議。現刊發部分網友觀點,供讀者參考。 ――編 者 970女主播candyV:贊同諷刺性節目恢復針砭時弊的本來面目,才能起到真正的建設性作用。懷念趙麗蓉、姜昆。現在的人好像更喜歡網絡術語,毒舌吐槽之類的笑點。 朱志韶:好!傳統的相聲又回來了,馬季那個時代相聲百花齊放,主要是有好的作品。本山的前期作品貼近老百姓生活,後期的作品太低俗。 炒肝馬TAO:相聲還是以讓大家樂出來為目的,主要是放鬆心情。 理想……國度:相聲就是相聲,就是娛樂,非要讓它有教育意義幹啥? 龔鳴0525:好感動有正能量的評論。 bd_mole:春晚郭德綱的作品現場效果不強烈可能是因為時間限制緊,內容多,在小劇場這個段子可能需要四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所以現場感覺節奏很緊,觀眾很難跟緊故事的發展,甚至來不及反應包袱的笑點。 包頭公路養護處:諷刺藝術向來是社會發展的強心劑,這也代表了社會上的普遍聲音,相信也會引起有關部門反思,小藝術引起大反響。 霈劍殫停和意,不過在諷刺現實的同時,再適當加一些笑點吧,不然那就不叫相聲了,叫做罵街。 giggs微博:當年馬三立的【買猴】、侯寶林的【新式馬甲】,蘇文茂的【新局長到來之後】,還有高英培的【兩面人】、【歡迎批評】、【扯皮】,等等,都是在笑聲中針砭時弊。諷刺是相聲小品藝術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伊香獵艷:藝術源於生活,真正的藝術就是雅俗共賞! 來源: 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