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渐渐失去了灵魂 当节日失去灵魂,就只剩下形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说,“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所以我们节日文化里边要讲到信仰,这信仰不是光信神,信仰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伦理道德的东西。春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失去信仰,这个节日就名存实亡。” 他以放鞭炮为例,传统的年节讲究辞旧迎新,半夜子时要放鞭炮,过去讲爆竹一声辞旧岁,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很多年轻人不懂,那是要接神的,接什么神?主要是接灶业,腊月二十三送上天,除夕晚上要接回来,还有许多财神要和我们一起过年。神与民同乐。现在燃放爆竹有什么意义?没有这层意义,现在都成为灾害了。“除了浪费钱、空气污染还有什么意义?” 城镇化不能割裂乡村文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提出,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的大趋势,但他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和传统文化的断裂,要让传统文化能够在新的传统文化的环境里有一个生存之地。 他以走进城市的农民歌手为例,“现在电视上已经出现了几个城镇化文化的LOGO,一个叫大衣哥,一个叫草帽姐,一个叫旭日阳刚,这都是已经城镇化的新的明星。旭日阳刚两个农民,现在据说都开着豪车,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他们引吭高歌的时候怀里抱着的是吉他,唱的是摇滚,唱的是现代流行乐曲。如果我们城镇化之后的文化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就是让农村来的这些新市民全盘地毫无挑选权利地接受我们以电视为代表的城市文化的话,那么我们原来的乡土文化谁来继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靠谁来继承?”这是田青所担忧的。 (罗皓菱 北京青年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