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8日電 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從一缸、一柱做起
作者 張中江 近期接連發生的兩件事,令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故宮博物院內的一口鐵缸,被不文明遊客刻上『到此一游』。頤和園的一個望柱(欄杆中欄板與欄板之間的立柱,分為柱頭和柱身)頭突然失蹤。據分析有可能是被人盜走,警方已介入調查。 北京故宮與頤和園,均為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華文化代表性景觀。竟有人在這樣的地方刻字、偷盜,令廣大網友頗為憤慨,甚至有不少人發出『剁手』之聲。曾經歷過『十重門』的故宮,迅速給出反應,表示字跡已清除,並未損傷缸體本身,同時將加強管理。頤和園望柱頭事件透露出的信息,則較為複雜。園方接受採訪時表示,一月中巡檢時已發現望柱頭缺損,正着手修繕。此構件的建造時間尚需判定。相關疑問隨之而來,一個多月前就已發現,這期間的調查過程是怎樣的?望柱仍空空無頭,修復難度有多大?是否曾有類似現象發生過?如何杜絕此類事件再發生?凡此種種,都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和園方的詳細解釋。 不難發現,這兩件事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發生意外的均非屋宇中妥為保存的文物。表面上看,終日風吹雨淋的大缸、橋欄立柱,似乎不像展廳玻璃罩內的文物那般金貴。不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規定,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證遺產的完整性。此前也曾有世遺景觀因破壞周邊環境而被摘牌。當然,僅僅一缸、一柱,不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然而畢竟身在世遺範圍之內,無論如何還是應該得到妥善保護。文保界泰斗、曾主持起草【文物保護法】的謝辰生老人就直言,『頤和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的任何一件文物無論是否經過修補,都是全國重點文物』。 對於園中文物,世遺管理方需要承擔的責任自然首當其衝。但也應考慮到,對於故宮、頤和園等佔地廣闊的景觀,如果每一處都派人嚴防死守,實施起來也不太現實。因此,在加強、細化管理的同時,還需要在相關的懲戒、宣傳教育機制上做文章。除了呼籲廣大遊客更加文明,改變不良陋習,也要採取相應措施,令無視規則者切實感受到錯誤所在。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提出,讓健康、文明、環保的旅遊休閒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隨着國民旅遊休閒的增加,多年來被詬病的『到此一游』等不文明行為,無疑將更加凸顯。作為參觀者,時刻要謹記,愛護一缸一柱,一草一木,行過之處,風景如初。 與之相比,防範室外文物建築、構件的偷盜、破壞行為,則更為緊迫。頤和園望柱頭事件發出後,有網友感嘆當下田野文物的偷盜已經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不文明的可以說服教育,觸犯法律的應依法處置,而不應息事寧人或不了了之。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