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大劇院推出的『開年大戲』可謂星光熠熠,國家大劇院上演的【王府井】、【大宅門】,北京人藝推出的【天之驕子】、【駱駝祥子】以及亮相北京保利劇院的【守歲】等話劇紛紛打出『明星牌』。在這些戲的宣傳和介紹中,『全明星陣容』『明星版本』成為最常用的字眼。從觀眾反應來看,有了明星的參演,這些話劇的確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票房和口碑也都不錯。不過,『明星話劇』扎堆新年演出季也引發業界人士思考,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明星話劇』湧現?明星版話劇對市場培育會有何影響? 話劇的『明星結』 各家劇院推出的『開年大戲』中,原創新劇較少,多數都是經過重新排演的新版話劇,與老版相比,『明星陣容』是它們一個最大的亮點。比如,國家大劇院的經典院藏話劇【王府井】有張光北、李成儒、王勁松、趙寶剛、李勤勤等明星參演;台灣導演李宗熹執導的【守歲】不僅邀請了影視明星江珊演出,還特邀電影【風聲】的導演高群書跨界監製。 對於話劇本身來講,在演出市場上,尤其是在好戲連台的新年演出季,明星的加盟為其『搶攤』市場增加了籌碼。而對於明星,通過話劇現場演出的磨練,可以提升演技水平。這其中,明星與話劇是一種相互借力的關係。因此,在美國和英國,很多明星通過舞台劇的演出來延長藝術生命,如安妮・海瑟薇、尼克・基德曼、休・傑克曼等都是舞台劇上的常客。休・傑克曼還因【俄克拉荷馬!】獲得了英國舞台劇獎勞倫斯・奧利弗獎提名,後又憑藉百老匯音樂劇【來自奧茲國的男孩】獲得美國戲劇界的重要獎項托尼獎。在國內,話劇聯手明星也不是個新現象。1994年,江珊、史可參演的話劇【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被公認為第一部『明星話劇』,在當時話劇界引起不小的轟動。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明星參演話劇漸漸形成一種風潮。黃磊、何炅主演【暗戀桃花源】,劉燁、袁泉聯袂演出【琥珀】,陳道明、何冰出演【喜劇的憂傷】,越來越多的明星登上話劇舞台,並且創下不俗的票房成績。 至於明星為何願意出演話劇,演出費用絕對不是最關鍵的因素。『肯演話劇的明星就沒有衝着錢來的。』一位知名話劇製作人如此表示。據了解,演出一場【喜劇的憂傷】,陳道明所得費用只有1500元,與其影視劇的參演價格根本無法相比。一般情況下,明星參演話劇的費用都普遍低於其他演出的出場費。不過,演員自降身價的參演,為話劇帶來了較高關注度的同時,也深深地影響着演出票價和票房。 高票價與高票房同在 在演出市場上,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應該是話劇製作人最看重的。事實證明,明星的確是話劇票房的重要保障。 據了解,首輪演出的話劇【大宅門】,在演出前並沒有做太多宣傳,但所有演出票在正式上演前一個月就基本售罄,這在普通話劇是不可想象的。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自然與參演演員斯琴高娃、劉威、雷恪生的明星效應分不開。同樣,由於強大的『全明星陣容』,新版【王府井】還在排演之時,就已成為話劇迷甚至是普通觀眾熱議的話題,優異的票房成績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談及明星對話劇票房的影響力,表現最為突出的應是【喜劇的憂傷】。由於陳道明和何冰的參演,該劇多次引發購票狂潮。去年10月,【喜劇的憂傷】第二輪演出開始開票,除了此前企業包場的少數場次外,共計12場演出的近萬張票在開票2個小時後,全部售罄。今年1月,【喜劇的憂傷】轉戰江蘇南京,購票狂潮再度上演。因此,有觀眾將此現象戲稱為『買票的憂傷』。 不過,明星參演話劇在帶來可喜票房成績的同時,也在不斷推動票價的高漲。【喜劇的憂傷】南京站最高票價達到1280元,最低的學生票也賣到280元,讓很多觀眾大呼『看不起』『這年頭,想要看戲也得去賣腎』。劉曉慶參演的話劇【風華絕代】在山西太原演出時,一張票甚至賣到了2980元,直追現場演唱會的價格,讓劉曉慶本人也感到不可思議。一位名為『新世紀董大爺』的網友發微博感嘆:『劉大姐確實不一般,長得不一般,演得不一般,票價也是創歷史最高,太原【風華絕代】的承辦方怎麼這麼有膽量,抓住市場搖一搖,淘金沒商量。』 話劇由於明星的加盟受到更多觀眾的關注,同樣,也正由於明星的加盟導致票價過高,使得很多普通觀眾望而卻步。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明星話劇』的高票價和高票房就好比一個硬幣的正反面,同時存在,它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要培育市場,『明星話劇』不是一條捷徑。 『明星只是一種表達手段』 對於當前『明星話劇』活躍的表現以及觀眾對其懷有的高期待值,有業內專家對話劇市場前景表示擔憂:『「明星話劇」會帶來表面的繁榮,卻不能從根本上繁榮話劇市場。培養話劇觀眾,並非只是讓觀眾花高票價去近距離目睹明星在舞台上的娛樂秀,反而忽略了真正能讓話劇立足的劇本。原創作品匱乏是不爭的事實,但至少要在話劇最重要的劇本環節首先保證不失分,再在宣傳上增加噱頭,整體市場運作才不失真誠。』 關於『明星制』對戲劇市場的影響,其實前人早有評判。早在1938年,著名話劇導演焦菊隱就在【今日之中國戲劇】當中寫到:『不消說,「明星制度」是當前導致藝術及傳統戲劇文學日趨沒落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對此表示贊同。北京戲劇協會秘書長楊干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發展到今天,大劇場話劇和小劇場話劇都在起用明星,這是話劇的賣點與看點,但是過度依靠明星說明話劇市場的不健康和創作者的不自信。 查明哲導演也曾表示,用明星劇培養話劇觀眾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這不是爭取話劇觀眾的真正途徑。人們做明星劇時,普遍對經濟、名利效應考慮得比較多。『不過說到底,明星只是舞台藝術的一種表達手段,不應在爭取話劇市場效益方面成為決定性因素。』查明哲說。 (蘇丹丹)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