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城市形象片不是用来叫屈的 扭转形象需要实干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3-1 19:44|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547| 評論: 0|來自: 新华网

摘要: 东莞曾被人称为“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这些妖魔化的名号,让东莞人很委屈。如今,一条时长15秒,包含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 ...

东莞曾被人称为“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这些妖魔化的名号,让东莞人很委屈。如今,一条时长15秒,包含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为东莞“正名”。(2月27日 《羊城晚报》)

形象片常有,但像东莞这样,以与“性都”之名彻底割裂为拍摄目的的,倒也并不多见。制作精良、创意独到的形象宣传片,固然有利于提升一个地方或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与亲切感,但归根到底,它也不过是种换了形式的“广告片”。“广告片”作用有限,若希望其再来承担“叫屈片”的功用,就更似一种“自娱自乐”了。

笔者孤陋寡闻,不知东莞被称作“性都”的妖魔化始于何时,但“无风不起浪”的道理总还懂些。网上有人炮制了“好男人的十大标准”,最后一条居然是“爱老婆就不要去东莞”,这或许是所谓乱扣“屎盆子”的夸大其辞;然而,要是循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淡定心态,未必不能换种角度来思考:层出不穷的“胡言乱语”,咋就偏偏对这个城市“情有独钟”呢?

其实,就算过往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不够光鲜的“雅号”,只要痛定思痛、知耻而勇,完全可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也即“追求城市形象的二次定位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莞借鉴别处做法,以形象宣传片的软性传播,来结合城市建设的硬性传播,确凿无可厚非、值得一试。但应清楚,形象片拍得再好,也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借此以期“诉苦”和“叫屈”,即使不说“想法太美”,至少也是很难如愿的。

“形象片”易拍 ,“口碑片”难求。“说得好”还需“做得好”,“放映多”更要“口碑多”。那种以为凭着几部形象片,就能一蹴而就掩去所有“瑕疵”、删除曾经“差评”的念头,要么是故作糊涂,要么就是“傻得可爱”了。(司马童)


来源: 新华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