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滑鼠背後都有一個人 網絡折射社會現實,需要而且能夠管理 1996年,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創始人、主席約翰・巴洛發表了一篇叫【賽博獨立宣言】的文章,提出『網絡世界不需要工業世界的政府管理』,把網絡空間描述成了一個脫離現實存在的虛擬王國。 真的是這樣嗎? 在一個由0和1構成的世界裡,每個人的身份都可以被虛擬,人際關係可以被虛擬,生活的環境也可以被虛擬,但虛擬並不意味著可以脫離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每一個滑鼠背後都有一個人,一個現實中的人,即便他整天沉湎於網絡,也是以另類方式與現實世界發生關係的。』李良榮說,『網絡空間不是小說中的江湖世界,可以快意恩仇,憑藉江湖規矩和浪漫想像就可搞定一切,所有問題的解決還是要回到現實的渠道中。』 『網際網路上出現的許多問題,根源並不在網際網路上,而是社會症候群的投射。』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杜駿飛說,『網民關注的問題,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種需求和期待。網民表現出來的宣洩和狂歡,很多時候也是當下社會心態的折射。』 網絡空間不僅是現實世界的投影,很多問題也直接觸及現實社會的管理規則。據【2012中國網際網路安全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有84.8%的網民遇到過網絡信息安全事件,總人數高達4.56億,分別遭遇過包括個人資料泄露、網購支付不安全等網絡信息安全事件。在這些網民中,77.7%遭受了不同形式的損失,產生經濟損失的占7.7%,涉及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94億元。這些真切的數字都不是『虛擬』的,如何管理網絡,引導網民,實際上已成爲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杜駿飛指出,網絡社會管理面臨的問題,既可能是現實事件在網際網路上的延伸放大,也可能是單獨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的治理事件;既可能是純粹的在線衝突,也可能是線上線下的交互感染。 『既然網絡空間是現實生活的延伸,網絡言論、行爲都應有邊界,不應該也不可能爲所欲爲。』李良榮說,『網絡可以成爲人們合理參與社會生活的渠道,發表言論可以受到尊重,但同樣也需要像現實社會一樣,需要而且能夠管理。』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