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保不應"亡羊補牢"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3-4 17:14|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1575|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近日,有媒體報導了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外革新里一帶拆遷工地的盜墓現象,本報昨日也對此事做了相關報導。兩年多的時間裡,如此明目張胆的盜墓行爲是否曾有相關部門管理,是否有文物保護部門介入?本報記者帶著這些疑 ...

近日,有媒體報導了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外革新里一帶拆遷工地的盜墓現象,本報昨日也對此事做了相關報導。兩年多的時間裡,如此明目張胆的盜墓行爲是否曾有相關部門管理,是否有文物保護部門介入?本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再次來到該拆遷工地,並聯繫相關單位進行了調查。

記者來到該工地一角,見到6個人正手拿洛陽鏟忙活著。他們操著河南口音,其中三人穿著印有『北京考古』字樣的工作服。他們告訴記者:『是文研所派我們來的,快一周時間了。』當被問及是否有什麼發現時,他們只模糊地說『還不清楚』。

隨後,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證實了這一消息。據介紹,在近日接到市民反映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基建考古室已經與工程開發方辦理了手續,開始考古勘探。但該地區是否會有具有考古價值的發現,以及勘探持續時間長短尚無定論。

記者注意到,拆遷工地現場沒有任何設施進行圍擋,工地另一角是掛著拆遷辦牌子的幾間平房。承包該工地建築項目的公司負責人不在,一名留守這裡的看管人員告訴記者,過一段工程開工這裡才能圍起來。此外,他對有考古人員進駐這裡並不知情。

就在記者採訪時,工地的另一角,5名盜墓者正在奮力挖掘。在他們附近,一個老漢拿著鐵鍬也正挖著什麼,他告訴記者,他是湖南人,以拾荒賣廢品爲生。經過兩年多的濫挖,這塊工地吸引了一些像這位老漢一樣的拾荒者。

工地看管人員見有記者,走過來支喚著老漢離開。老漢收了東西卻並未走遠,他笑著告訴記者:『沒事兒,一會兒還能回來。』

拆遷戶馮師傅以在附近開電動三輪車拉活兒爲生。『老住戶都知道這個地方早年是墳墓,不過聽老人講埋的都不是有錢人,但我也看見有人挖出過小銅錢、玉什麼的。』提起盜墓現象,馮師傅說這事兒都習慣了,『從快3年前開始拆遷就有人在這裡挖,一直沒停過,去年尤其多,人最多的時候工地上同時有三五成群的好幾伙兒人挖,有價值的早就挖沒了。』

隨後,記者就該工地存在的盜墓一事電話聯繫了北京市東城區住建委,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在拆遷之初開會時,有文化部門參會,現在拆遷工作已經結束了。』隨後,這名工作人員便匆忙掛掉了電話。記者又撥通了東城區公安分局的電話,得到的回覆是:『我們之前也聽說過這個情況,如果有人舉報,派出所會有人去管。』

『之前也有人報過警,派出所的人也來過,來一次攆一下,挖掘的人就離開一陣兒,一會兒看沒人管就又回來了。』袁先生的老房子就在工地旁邊,也在待拆遷範圍之內,他告訴記者這塊工地通常是沒人管理的狀態。『去年夏天的時候可能因爲有人舉報,也來了一撥人,應該是文化部門的,還拍了照片。我當時印象挺深的,因爲聽來的人提到「陰文磚」什麼的。我以爲終於有專業人士來了,有人管了,但是後來就沒有下文了。』袁先生回憶說,『這一年多因爲挖的人太多了,我在家門口不遠的地方都經常能看到散落的頭蓋骨等骸骨,見到了我會給埋起來,這是對不在的人尊重嘛!』袁先生特別不理解爲啥有人干盜墓的勾當。

近3年的時間裡,在這塊兒特殊的拆遷工地上,長時間高頻率地上演著明目張胆的盜墓場景,公安、住建、文物等相關部門在接到舉報並知情的情況下,卻並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徹底阻止這種非法行爲。

專家表示,按照【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在地下文物埋藏區及其周邊等範圍內進行基本建設前,建設單位必須提請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在永定門外革新里地區拆遷改造過程中已經發現文物及盜墓情況下,建設部門應該提請文物部門進行相關考古調查工作。如今,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文物部門姍姍來遲,兩年多的盜墓亂象後,該地的文物保護已經錯過了最佳的保護和勘查時機。

專家還表示,既然已經有專業考古人員進駐,應該有明確標識,公安、住建及施工方等部門都應採取措施,配合文物部門的調查工作,不應再允許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甚至濫挖。『文物調查及文化層勘查工作應在拆遷初期就予以重視,特別對可能有考古價值的地段,文物勘察工作更應該及時細緻謹慎,文物保護絕非亡羊補牢可以補救。』專家說。

(劉修兵 譚 琳)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