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詐捐門』事件來帶的影響及啟示 (一)對類似明星捐款事件所產生的影響 一個『詐捐門』,讓國際巨星變得不再那麼『國際化』、不再那麼『巨大』,當然在這一閃耀光環背後的明星又該有怎樣的誠信和良知?他們又去真正實踐了多少?還有多少是大眾所不知道的?這是更多的人在思考的更深層次的問題。社會輿論對於明星慈善的關注,在當今社會已經到達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二)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詐捐門』事件中的這一『門』像是一面鏡子,讓明星們在這面鏡子面前開始自省。反之,圍繞章子怡『詐捐』事件的諸多爭議,乃是時下社會信用普遍匱乏的一面『照妖鏡』。對於明星借慈善之名博取美名、炒作推銷自己的『類慈善行為』,慈善制度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因為慈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悲憫情懷的流露。雖然我們倡導在全社會範圍內做慈善,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慈善不是一場在全國觀眾關注下的表演秀,更不是一場自認為可以教育他人的大師秀,而是一種責任的流露,它來自內心深深的召喚。從這個意義上講,明星的『詐捐』會讓更多人去思考如何去做慈善,如何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可信,同時也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慈善行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 (三)『詐捐門』事件來帶的啟示 1.明星捐款更應追蹤去向 出現娛樂圈『詐捐』風波之後,專家們及其睿智和理性,同時也保持了高度的關注和客觀的分析。許多專家都表示,雖然並不是全部的明星都會如此囂張地去挑戰大眾的情緒,但是如出一轍的事件給社會和大眾帶來的傷害也是很難彌補的。他們認為慈善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理念,要改變傳統的慈善觀念,力薦實名捐款。雖然雷鋒的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一度讓大家奉為圭臬,但是搬弄到做慈善上來,則可能出現一些讓某些人可以鑽的空子。那種做好事不留名在做慈善上只屬於舊觀念,不利於在如今思想多化、社會矛盾激化的新時期,更不利於社會的監督,更別提保障個體的權益與集體的利益。 2.公共機構不應失聲 『詐捐門』風波進入大眾的視野,又成為社會的一塊難以抹去的傷疤,或許媒體的責任不能不追究。但是媒體沒有審判的職權,大眾也只能由圍觀產生力量,真正有行動力的該在此事件有所回應的機構或部門,他們在關鍵時刻,卻銷聲匿跡了。哪裡有明星哪裡就有慈善,有人說明星與慈善是黃金搭檔。作為黃金搭檔,需要拉動全社會開始公益行動,發揮明星慈善公眾效應的時候,有關部門並沒有在需要的時候站出來,採取措施有保護到這些公眾人物的利益。 慈善部門能有效地推動慈善的落實是不容質疑的,這是有關部門的『無為而治』,但是,這種『無為』,只會導致更『無治』。明星們的誠信受損了,但受害的不僅是他們,因為這些事件,公眾的期待都化為泡影,這也損失了公眾對公共機構的信任[5]。 四、結 語 當大家還在為明星帶頭募款做慈善鼓掌歡呼的時候,卻因為『詐捐門』的插曲讓觀眾的手拍得總不那麼帶勁,更有了幾絲的勉強。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有義務通過各種途徑去維護已經破壞的社會秩序,以及已經出現的信任危機。社會的誠信機制或許在政策層面暫不能有完美的成效,但公共機構與全體社會成員都積極投身於一個信任社會的建設的時候,穩妥可靠的社會誠信機制才不會受到嚴重干擾和質疑,並才會使得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和諧。(作者:楊玲)
[1] 成露.建一份『詐捐黑名單』[J].政協天地,2010(3). 來源:紅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