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電視劇盛產之憂:項羽很忙、婆媳總掐、抗戰太假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3-5 17:57|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836| 評論: 0|來自: 工人日報

摘要: 年初各大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同質化傾向明顯,只不過『風有變化』。相對於去年古裝劇集中於宮鬥劇,今年古裝劇則集中於『隋唐』和『楚漢』,【隋唐演義】、【隋唐英雄】、【楚漢傳奇】、【楚漢爭雄】、【王的女人】接連 ...

年初各大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同質化傾向明顯,只不過『風有變化』。相對於去年古裝劇集中於宮鬥劇,今年古裝劇則集中於『隋唐』和『楚漢』,【隋唐演義】、【隋唐英雄】、【楚漢傳奇】、【楚漢爭雄】、【王的女人】接連上映,三個『項羽』在屏幕上輪番上陣,被網友們戲稱爲『項羽很忙』。

2012年,我國成了當之無愧的世界電視劇『第一大國』,全年電視劇產量高達1.7萬集, 如果一名觀眾每天晚上看兩集的話,全年無休,需要23年才能看完。與之相對的是,在電視劇發行量上屈居世界第二的美國,年產量僅8000集,而受到不少中國女性觀眾青睞的韓劇,年產量不過才2000餘集。

如此高的電視劇產量背後,卻是收視率的整體低迷。去年上半年,全國上映的800部電視劇中,收視率破1的僅占5%。海量生產的電視劇的題材過於跟風和同質化,劇本和故事內容的粗糙,讓觀眾對國產電視劇出現『審美疲勞』。

一天300個『鬼子』被打死,創新在哪裡?

2012年,東方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中有三成爲家庭倫理劇,而北京衛視的比例則高達四成。 在【媳婦的美好時代】走紅之後,【媳婦是怎樣煉成的】、【媳婦的美好宣言】、【婆婆來了】、【丈母娘來了】等一系列『婆媳』劇、『婆媽』劇相繼上映,但是內容卻大多雷同,大多是婆媳掐架等雞毛瑣事,而且橋段也大多類似,『結婚必偷戶口本、家家戶戶都不孕』。

去年熱播的『婆媳劇』,也在今年紛紛進化成『生孩』劇,相當數量的描寫都市獨生子女第二代生孩子的電視劇陸續上映,如【寶貝】、【獨生子】、【小兒難養】等,令人眼花繚亂。也正因如此,網友們把今年即將上映和已經上映的電視劇,統稱爲『三寶』:隋唐楚漢生孩子。

大量雷同的電視劇題材不僅讓觀眾『審美疲勞』,也讓演員們感到厭倦。26歲的橫店影視城群眾演員史中鵬最近突然成了網絡上的紅人,原因是他因爲扮演日本兵,一天竟然在不同劇組『死』了8次,他一年裡演了200多次日本兵,參演30多部抗戰戲。

而史中鵬的遭遇並非孤例,據統計,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在去年一年,共接待劇組150個,其中有三成以上涉及抗戰題材。 而去年該影視城使用的30萬人次群眾演員中,有六成在抗戰題材中演過『鬼子』,橫店影視城也因此被網友們戲稱爲『橫店抗日根據地』,連影視城方面都忍不住用微博調侃:『今天又將有300個「鬼子」被打死。』一個原本題材豐富的電視劇『富礦』,在幾十個劇組的輪番過度『挖掘』下幾近『枯竭』,『去橫店一看,四五十個劇組都在「打鬼子」,創新在哪裡?』編劇高滿堂不禁憂心忡忡。

拍電視劇最擔心沒有細節

儘管電視劇同質化泛濫、創新乏力,以及整個行業的浮躁情緒都飽受業界批評,但是電視劇同質化的趨勢卻有增無減。

令觀眾厭煩的是,許多電視劇不僅題材雷同,而且內容粗糙。『鬼子一打就死,主角闖過槍林彈雨毫髮無傷,頭髮都不亂,這可能嗎?太假了。』北京觀眾林先生對記者說,從小愛看戰爭片的他,把很多將經典電影翻拍的抗戰劇都看過一遍。

而剛剛結婚不久的孫女士,則乾脆禁止自己的媽媽看『婆媽劇』。因爲她的媽媽一看這些電視劇,就把片中的人物和情節開始與自己的女婿做比較,甚至對號入座,每次她一獨自回娘家就開始『嘮叨』女婿的事情。後來孫女士與自己的愛人一『對表』,發現自己的婆婆退休後也樂此不疲地看這些電視劇,也有些猜忌自己。最後小兩口面對雙方的嘮叨煩不勝煩。『電視劇裡面,恨不得是個男人就有外遇,結婚就爲了房子,這樣的價值取向好嗎?』孫女士說,『等我有了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不會讓他看這個了,哪有所有人家都那個樣子?』

『國外的歷史劇,我看過美劇【羅馬】和英劇【唐頓莊園】,每一個細節都很逼真,都能夠值得「考據」,而我最近看的一個電視劇,當看到秦末的人拿起紙書的那一刻,心都涼了。小學生都知道,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有觀眾如是對記者說。

在年前舉辦的中國首屆電視劇編劇講壇上,電視劇編劇委員會副會長彭三源表示,國產電視劇出現同質化泛濫、質量不高,原因在於沒有好的劇本。而缺乏好劇本的原因則是因爲編劇們在創作劇本時,不得不屈就於製片方在題材和劇本總量、寫作速度上的要求。在過去,一般幾個編劇幾年時間才能拿出一個好本子,而在浮躁的當下卻常常被要求兩三個月完成劇本。這樣的浮躁情緒體現在了劇本的細節和思想內涵上。『拍電視劇並不擔心沒故事,很多大起大落的故事都是能編出來的,我最擔心的是沒細節。』導演鄭曉龍說,『這些細節恰恰是從生活中積累、提煉出來的。』

並且,部分出品方爲了『圖快』,直接購買韓劇、美劇的版權,甚至乾脆『抄襲』照搬至國內,將外國的題材『本土化』。央視電視劇頻道副總監汪恆認爲,這種行業生態發展的不良傾向對劇本原創影響很大。

同類題材中尋求精神上的獨特

事實上,目前我國電視劇產量已經遠遠超過國內電視台所能承受的範圍,出現了巨大的產能過剩。去年生產的1.7萬集電視劇,最後並不是每一部都登陸螢屏與觀眾見面。由於電視劇播出機構數量和相應的頻道容量有限,每年我國電視台的播出電視劇總集數基本都維持在8000集左右。與播出平台數量較少相對應的卻是全國持有【製作許可證】的機構高達4100餘家,且還在繼續增加,資本流向電視劇產業,這樣的產能過剩的怪現象被首都廣播製作業協會會長尤小剛用『虛火』來描述。

斥巨資拍攝出來的一部電視劇即便有幸上了電視台,能否打入黃金時段,能否進入衛視頻道依然是個未知數。我國電視台全年電視劇黃金時段的容量只有3000集,熱門劇只有800集左右。大量的電視劇面臨無處播映的窘迫境地,許多投資數千萬元的電視劇,也因此被封存箱底,巨額資金打了水漂,即便上映也難以收回巨額成本。

而就算能夠登上螢屏,但由於衛視頻道檔期有限,面向全國觀眾播出的電視劇更是寥寥無幾。即便是在去年異常受捧的【甄執】,其首映電視台卻是一家地方小台――紹興新聞綜合頻道,這部電視劇在被20餘家地方頻道熱映之後才最終登上衛視頻道,此時已是首映之後四個多月。紅透半邊天的【甄執】登陸衛視尚且如此不易,其它的電視劇就可想而知了。 與此同時,中國電視劇的『走出去』之路依然艱難,相對於美劇、英劇在國內網際網路上的熱播,中國電視劇尚未『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目前中國電視劇的輻射範圍依舊局限於亞太地區,出口電視劇的總量中,有三分之二出口到亞太國家和地區,而由於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的差異,中國電視劇難以在歐美立足,在海外也缺乏固定的『粉絲群』。

『電視劇也要在故事講述中尋求新意,當同一題材大量扎堆時,尋找精神上獨特的東西,找到自己的、新鮮的敘事方向和立意點就顯得非常重要。』編劇劉和平如是表示。


來源:工人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