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上級,恭恭敬敬容易做到,但是不陷於諂媚則不易把握;對於下級,威嚴莊重容易做到,但是不流於簡慢則不易把握。【易經・繫辭】引述孔子的話說:『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國時候,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在他的父親諸葛瑾死後掌握了吳國大權。諸葛恪以才氣自負,江東名士都難入他的法眼,一貫盛氣凌人,唯我獨尊,引起了文武的不滿。大都督陸遜對他說:『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則扶持之。今觀君氣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在我前面的人,我必定要尊敬他而與他共同提升;在我下面的人,我一定扶持他。現在,你對上盛氣凌人,對下瞧不起人家,恐怕這不是處理問題的根本。諸葛恪依然故我,後來終於被誅殺。
陸遜無論是對上還是對下,都給予充分的尊敬,並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這才是中庸的上下之道。【大學】提到:『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凡事多進行換位思考,不管是對上還是對下都設身處地地爲對方著想,並以此約束自己的行動和思想,才能在上下級之間形成和諧的氛圍。
對於下級而言,獲得上級的支持和幫助是至關重要的。上級掌握著權力和資源,有著充分的能力來推動或者阻止他權限範圍內的任何一件事。所以,無論是在商場還是在官場,對於一個有心做事的人而言,取得上級的支持都是做事之前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中庸】有一段很重要的話,談到如何獲得上級支持的問題。它先說:『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中庸】預設的閱讀對象,都是一些現任或即將擔任各級官吏的人,所以它把治理民眾當作當然的工作內容,說做下級的人,如果得不到上級的支持,那就沒有辦法去治理民眾了。這就是說,做好工作,首先依賴於搞好與上級的關係。
可是,『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如果挖空心思去討好領導,想盡辦法讓領導滿意,可是對朋友卻不講信用,那麼最終上級也不可能喜歡他。『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對朋友很好,有很多鞏固友誼的手段,對自己的父母卻不孝順,那麼這些朋友他肯定一個也交不住。『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孝敬父母有辦法,其實並不是誠心誠意,而只是爲了落個好名聲才這樣做,那麼父母遲早也能感覺得到,算不上什麼孝子。『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雖然誠心誠意,看上去他的行爲都是發自內心,可是卻分不清是非善惡,那他所謂的『誠』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可見,處理上下級關係,無論採取何種策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是非觀念,要明白哪些是對的,應該堅持;哪些是錯的,應該抵制,這是建立健康的上下級關係的前提。(摘自【中庸不平庸】)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