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69岁农民收集上千件磨制石器 展柜展板一应俱全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3-7 23:07|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496| 評論: 0|來自: 四川日报 

摘要: 30多年来,69岁的和振威只要一有空便穿梭在田间地头,专门收集那些被村民视为无用之物的“石头”。    经过长年探索和钻研,和振威称,发现了下湾、寨子地、杨家山等史前遗址,并在家里建了一个陈列室,存放着 ...
30多年来,69岁的和振威只要一有空便穿梭在田间地头,专门收集那些被村民视为无用之物的“石头”。 
  经过长年探索和钻研,和振威称,发现了下湾、寨子地、杨家山等史前遗址,并在家里建了一个陈列室,存放着上千件收集来的磨制石器和陶器等器物,吸引不少文物专家和游客前来参观。
  3月1日,记者走进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镇共和村,来到和振威家中一探究竟。
  展柜展板一应俱全 
  走进和振威家的院子,记者看到,正对着大门有一间独立的小房子,这就是和振威自建的“文物陈列室”。
  小屋不足15平方米,靠墙的长桌上摆放着10个玻璃展柜,每个展柜内都存放有大小不一的石斧、石锛等石器,旁边还有简单的文字说明。墙上挂着印有图片的展板。
  和振威将展柜内的一些石器拿出来向记者展示。“这个是4000多年前人们用的石斧,两面磨得很光滑,现在还依然锋利。”和振威说,这些曾被村民视为无用之物的“石头”,他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颇具研究价值。
  谈起“石头”的来历,和振威告诉记者,1981年他搬到共和村居住,在建房推土时发现大量陶片和石斧石凿,作为教师的他对此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在教学之余收集田间地头发现的各种石器。“刚开始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石头是文物,随手丢到河里,后来大家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了,主动送到我这儿来保存。”和振威说。
  2004年,和振威请人做了10个玻璃展柜,在自己家中办起个人“文物陈列室”,石斧、石锛、石凿、石镰、石刀等被分门别类展出,就地收藏和保护起来。攀枝花市文物保护局工作人员王军说,这是攀枝花首家民间文物陈列室。
  陈列室建起后,不少文物专家和游客慕名前来。和振威的儿子和献钢告诉记者,有人看到陈列室的报道后,特意带孩子过来看看。
  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待保护
  和振威家陈列的上千件器物,均出自位于共和村。
  1987年,攀枝花市开展文物普查,和振威送了5件石器到相关部门进行鉴定。随后多名文物专家到共和村踏勘,确认和振威家农舍所在位置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并命名为下湾遗址。
  王军介绍,共和村存有下湾、寨子地、杨家山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00至5000年。文物专家根据遗址情况认定,四五千年前,共和村周边攀枝花先民由多个原始群落组成,与中原同步走向文明,他们以土制陶作为生活用具,并采集高山所产玉髓加工制作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和狩猎武器。“村民生产生活,特别是耕种,对遗址存在一定的破坏性。”王军说,随着人们保护文物意识的提高,破坏遗址的行为越来越少,但目前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还无法对遗址进行彻底发掘。
  2004年11月,仁和区将下湾、寨子地、杨家山3处遗址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振威家门口立起了文物保护单位石碑。2012年,下湾遗址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军说,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利于加强保护,下一步争取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并对外公布考古发掘报告。
  如今,和振威作为攀枝花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继续守护着下湾遗址群。在他看来,这些遗址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更好的发掘和保护,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
来源:四川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