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唐代人說話有點像粵語?專家稱真偽難以證實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3-6 19:10| 發佈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597| 評論: 0|來自: 武漢晨報 

摘要: 中古漢語朗誦版參考了【切韻】的音系 中古漢語聽起來像粵語嗎?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具備文字之美,也具備音韻之美。只是唐代的詩人們早已不在人世,也沒有錄音設備,唐詩到底該怎 ...

中古漢語朗誦版參考了【切韻】的音系

中古漢語聽起來像粵語嗎?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具備文字之美,也具備音韻之美。只是唐代的詩人們早已不在人世,也沒有錄音設備,唐詩到底該怎麼讀,從何考證?

近日,網絡上流傳起【唐詩三百首】的中古漢語配音朗誦版,部分聽過配音的網友們表示:『怎麼唐代人說話有點像粵語?』很難想像,大唐長安的詩人們朗誦詩歌,發音並不像現在的陝西話,而是像粵語?

這部在網絡上頗受關注的【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朗誦版,由電子書出版機構字節社推出,收納進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千古名作。記者還看到,杜甫的【望岳】一詩,被逐字配上了音標,這些音標都有別於傳統的漢語拼音。

作者嚴實自稱是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博士後,他向記者介紹,該版本的【唐詩三百首】,根據對韻書【切韻】的考據,構擬了一種中古漢語(註:中古,即三國至宋朝時期),進行朗誦。他表示,書中的整個音系,還有每一個音,都是有考證的,且參考了很多音韻學者上百年的成果。因此該書『雖不算學術著作,或類似於科普』 。

據介紹,在隋文帝年間由陸法言主編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古韻書,此前的語音已無法系統考證,代表了南北朝時期士族所使用的語言。之後各朝各代雖然口語發音有變化,但韻書依舊遵循【切韻】系統編修。大多數漢語方言以及域外方音――除閩語外――的發音基本都是切韻音系的繼承,例如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的漢字發音等。

而北師大語言學教授王寧則告訴記者,根據某些韻書,對古代語音進行構擬,在學界很常見,但是多為對音韻的體系和關係進行的構擬,而根據一些方言和範文,對發音進行準確構擬還原,『比如對唐代人說話的聲音的還原』,則較難實現,她表示:『這種構擬是難以證偽也難以證實的。』

為什麼【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版讀起來像粵語?這個問題是很多好奇的網友關心的。

在古漢語界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粵語保留了古代漢語的某些特徵(例如保留大量入聲字)。但是,嚴實表示,不能因此認定用粵語讀唐詩才是正宗發音,也不能認定以北方方言為本的普通話則是『不文』的外族語(『胡人話』)。他在【中古漢語語音教程】的序裏說,如果讀者覺得他的讀音聽起來像廣東話,是因為如今的普通話乃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人們比較熟悉北方話。

針對粵語是否能代表中古漢語的問題,王寧認為,語言的演變非常複雜,方言都是由古音分化而來,都保留了一定的古音和古代詞彙。『在吳語區、贛南語系、山西方言中,也都保留了很多古代語音中的入聲字』,但是,沒有哪種現代方言會和一千多年前的漢語完全一樣,方言的演變,除了時間的影響,還有不同語言之間的接觸和同化,因此,『你也很難說哪一時期的哪一種方言更接近中古漢語,比如唐朝話。』

網友眾議

@忘機子_有父策風陸孫氏:中古讀音應該不能完全復原的,這個系統還是構擬的吧?

@曉風_機器學習:好悲劇,除了最後一句『一覽眾山小』,其餘的完全沒聽懂;敢情古漢語和當代漢語發音區別這麼大!

@無所短長:這是很無聊的噱頭。古音作為專門的研究以及在特定的專業範圍內使用是有價值的,但播及民眾極其沒有必要。好比木乃伊擺放在博物館有展示價值,對考古學家有研究意義,但放到大眾家裏當擺設就恐怖了。

@yuanshan偉嶺:【望岳】之神曲。

@寒潭俠隱:這怎麼看着都像是閩南話啊。

@Captain在雲端:雖然不習慣,但是粵語是留存古漢語發音較多的方言,聽同學用粵語念過【鵝鵝鵝】,非常美。


來源:武漢晨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