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幣淮首罱再度成爲眾人關注的熱點,推手是有『小鋼炮』之稱的導演馮小剛。日前他在多個場合連續發聲,對這個網絡熱詞的流行進行炮轟,稱熱衷於使用這個詞彙的人群是『腦殘』,『不以爲恥反而爲榮』,一番言論頓時引發熱議,聲援者和反對者紛紛站隊。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化語言學專家申小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場爭議背後,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網絡語言的粗鄙化。 稱自己『潘俊筆親約? 事件的起因,是幾天前馮小剛的一位老外朋友問他:『潘俊筆鞘裁炊西?在聽了馮小剛的解釋之後,老外更加困惑了,因爲他發現這個『噁心的詞』在中國被大規模使用和傳播,並且『聽上去像是在讚揚』。馮小剛隨後就此事一連發了兩條微博表達自己的態度:『稱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稱自己是潘磕鞘親約。』 不久之後,馮小剛在公開場合再次談到『潘俊蔽侍猓強調這個詞『不好聽』,還以作家莫言爲例,說莫言以前寫小說時,寫到這個字眼都以大叉來代替,如今卻堂而皇之成爲全社會的流行熱詞。 馮小剛的這番言論引起公眾的巨大反響。至記者發稿時,網友對這兩條微博的評論和轉發分別超過了10萬條和14萬條。許多網友在留言中表示,馮小剛的『炮轟』是對『潘俊幣約啊潘課幕』的隔膜和曲解;而導演何平、作家方方等人則對馮小剛表示認同,稱這個詞是髒詞,不該登上大雅之堂。 『重口味』被網絡消解? 『粗鄙化的確是網絡語言的一大特點。』申小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作爲文化語言學領域的專家,申小龍注意到,除了『潘俊敝外,還有一些詞意極端的『重口味』詞語在網絡上頗爲流行,比如『二逼』和『變態』。 但與之相伴的另一個現象是,當這些詞語成爲網絡流行語時,原先字面上的不雅意味已經被淡化和修改了。『當網友普遍接受和使用這些詞語時,其實並沒有聯想到其本意。』申小龍這樣說。『潘俊敝傅氖遣莞、小人物,可以稱呼他人,也可以自我解嘲;『二逼』一詞則源於『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二逼青年』這一『青年三分法』的流行,有『傻』或者『少根筋』的意思。 很明顯,馮小剛此次炮轟『潘俊敝所以引起不同觀點的對撞,關鍵就在於雙方對於這個詞彙的不同理解。馮小剛一方關注的是它的字面意義,而廣大網友強調的則是這個詞語被網絡賦予的新含義。 粗鄙化是社會世俗化產物? 從語言學的角度,申小龍對於包括『潘俊痹諛詰牧饜腥卻食摯砣萏度,認爲公眾首先應該接受網絡對於日常用語的這種淡化和修改;因爲詞語的含義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語言的使用和流行都離不開具體的表達功能。 然而,人們有理由擔心:當網絡語言越來越成爲一種大眾化的日常表達時,其粗鄙化傾向會不會對現代語言造成影響?對於這個問題,申小龍一方面相信網絡的自我淨化能力,同時他表示,語言――不管是日常用語還是網絡流行語,其實都是社會狀況的晴雨表,而現代化本身就是一個世俗化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粗鄙化是全世界語言面臨的共同問題。 記者 邵嶺 來源: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