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化』時如何談『錢』 2012年10月底,國內26家文交所負責人齊聚三亞,討論自救方案。這已經是他們的第二次閉門會議。他們要『秘密』商討的是――如何重新定義文交所。 彭中天給出的答案是――對接中小文化企業與資本,加大投融資力度,推動文化資源與資本之間的對接,為文化資源的開發服務是文交所存在的最大價值。 這個觀點得到了眾多業內人士的認同,陳少峰認為文交所應該成為一個產權抵押的融資平台,而並非只是單純轉向產權本身,真正將產權跟金融結合起來。 而深圳文交所的探路,則符合很多人的預期,作為國內首個通過部際聯席會議備案的文交所,深圳文交所提出的從藝術品份額化交易轉向『文化+資本』的新型經營模式率先獲得證監會認可,深圳文交所打造『4+1』五大業務,包括中央文化產權指定進場業務、文化企業上市孵化及股權交易業務、版權交易業務、文化物權業務、專門針對文博會優質文化產業項目的投融資配套服務等。陳少峰認為深圳文交所作為官方試點單位,善後和轉型模式都完全符合國家政策,可以成為其他各地文交所學習、模仿的對象。 值得關注的是,在首批通過聯席會議檢查驗收的八省市中,除了深圳文交所之外,其他省市文交所經營範圍基本上只涉及藝術品轉讓、文化知識產權轉讓和簡單的文化企業投融資等服務,較少嘗試拓展新型文化金融交易模式。 而文化企業對融資的渴望則是望眼欲穿,轉型後的一些文交所,也在考慮從『份額化』的環境中回歸到文化產業的根源,對影視產業融資模式進行試水。2012年7月29日,浙江文交所啟動電視劇【書香世家】融資服務項目。這是全國首家為電視劇製作項目進行融資服務的文交所。浙江文交所副總經理劉波說,『文交所在這個過程中幫融資方篩選資金,幫投資方選擇項目,做到有效的資金匹配,達到比較理想的融資狀態。』劉波表示,在清理整頓之後,浙江文交所的定位是做一家構建金融服務體系的中介機構。 經過洗牌之後文交所數目大減,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仍有濫竽充數之嫌。加速兼併重組被認為是接下來文交所的必經之路,有專家表示目前大多數文交所交易清淡,沒有太多存在的價值。 對於文交所的未來,魏鵬舉比較樂觀,只要在大規模兼併重組的前提下,按照符合文化價值和資本價值規律的方式去開展業務,文交所一定可以發揮其能。而陳少峰則有些困惑:『說實話按照文交所現有的模式,我是不看好的,只有在金融資本和文化產業對接上進行實質性的創新,文交所才有未來。』陳少峰對【小康】說。(【小康】實習記者顧彬、宋清源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