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勵小捷:文物保護任務繁重 迫切需要高層次人才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4 15:03|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409|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物報

摘要: 4月28日,北京大學考古90年、考古專業60年慶典活動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校友代表千餘人會聚一堂,共話考古學發展大計。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應邀出席慶典並 ...

4月28日,北京大學考古90年、考古專業60年慶典活動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校友代表千餘人會聚一堂,共話考古學發展大計。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應邀出席慶典並致賀詞,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顧玉才,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考古機構代表參加慶典活動。

1922年,『北京大學爲揚闡吾國文化,兼改定往史之計』,在國學門下成立了考古學研究室。這是中國第一個自己的考古學研究機構,著名學者馬衡、胡適等先後出任了研究室主任。1952年,在文化部、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了考古專業,迅速而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和考古事業的發展。1983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成立,北京大學的考古教學和學術研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批優秀人才陸續充實進教師隊伍。1988年,考古學被國家教委確定爲全國高校重點學科。此後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又增設博物館學、文物保護和古代建築三個專業方向,形成了考古學和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兩個學科。1998年,借與國家文物局合作辦學的契機,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擴辦爲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又名『中國文物博物館學院』,2002年正式定名爲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目前,學院下設考古學系和文化遺產學系。考古學系下分中國考古學、外國考古學和考古學技術方法三個教研室,文化遺產學系下有博物館學、文物保護技術和古代建築三個教研室。從對文化遺產的考古學闡釋到管理保護與展示利用的角度,將兩個學科密切聯繫起來。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考古及文化遺產專業教師隊伍,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7人,學科領域覆蓋完整、人才分布較爲合理,其中不少人已成爲所在領域的知名學者、學科帶頭人。目前,每年招收考古、博物館、古代建築和文物保護方面的本科生3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0多人,爲國家文物考古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

勵小捷代表國家文物局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說,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成立60年以來,爲我國考古學學科體系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爲國家培養了數以千計的考古文博專業人才,在考古發掘與研究、博物館與文物保護等各個領域譜寫了新中國文物考古事業發展的絢麗篇章。當前,我國文化遺產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文化遺產保護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文物保護任務更加繁重。迫切需要更多的高層次、高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他衷心希望北京大學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繼承傳統,把握機遇,在考古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不斷進步,爲我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理論支持和科技支撐。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表示,將把握歷史機遇,齊心協力,恪守傳統,敢於創新,力爭把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建設成世界水平的學術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爲中國考古學科的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活動當天,英國牛津大學副校長羅森女爵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巴翱夫,原日本上智大學教授量博滿,英國倫敦大學考古學院院長申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羅泰,北京大學原考古系主任嚴文明教授分別發表了學術演講。(孫波)


來源:中國文物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