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倫敦書展的最後一天,早晨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讓倫敦的街頭有些擁堵。
不過,書展的舉辦地伯爵宮會展中心,井然有序。不僅有交警指揮交通,還有主辦方的工作人員給每個讀者提供一把免費的雨傘。 來自謝菲爾德的大學生愛莎,花了45英鎊,買了一張書展的門票,『剛知道原來學生是可以免票的,但是要提前在網上註冊。』 進了展館以後,愛莎把大件行李寄存,並取了一個印有倫敦書展LOGO的購書袋。 『45英鎊對我們來說也不便宜,所以倫敦書展會提供很多附加的免費服務。』愛莎指着書展休息區說,那裡有三個女技師在給讀者做肩頸按摩。 這次倫敦書展,一共設了兩個展館。作為主賓國,中國占了2號館的大部分空間,而1號館裡,基本都是歐美國家的展台。 1號館的展台布置,更像一個個迷你咖啡廳。伊斯坦布爾把自己展台布置成會客廳,放上水仙花和鬱金香,播放輕音樂,工作人員和外國出版商坐在沙發上吃甜點。實際上,他們在洽談圖書的版權貿易。 雖然布置溫馨,但走進1號館,讓人仿佛置身大型商業洽談會。所有的展台里,都是坐着談生意的人們。 在小布朗出版社的展櫃前,同時坐着9個國家出版社的編輯。原來,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女士的新書【臨時空缺】吸引了他們。 『這是羅琳的轉型之作,是她第一本為成年人寫的書。』西班牙一家出版社的版權經理,正在瀏覽【臨時空缺】,並不時和小布朗出版社的工作人員討論着細節,以及羅琳的版稅問題。 在2號館的中國主賓國展區里,大多數是安安靜靜看書和買書的讀者。當然,還有名作家們――比如鐵凝、莫言、嚴歌苓的講座。 『對於書展,我們確實還有誤區,認為書展就是展書。』浙江出版集團總裁童健參加過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書展,但在他看到國外大型出版公司的展區時,還是忍不住感嘆,『圖書展覽的區域很少,大部分留給了洽談席,而國內出版社的區域劃分往往是相反的。』 『國內的書展以展示為主,而倫敦書展集展示、 交流、貿易於一體,是個交流盛會。』童健認為,對企業和出版商來說, 從書展獲得交易,不管是文化交易也好,版權交易也好,都是對文化擴大傳播的過程。 事實上,這正是浙江的出版社們在做的事情。 在這次倫敦書展上,浙江人民社社長助理王利波就看上了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劍橋非洲史】,並當場簽下中文版的版權。 而紅旗出版社有一場【關注中國】英文版新書全球首發式活動,該書內容主要是41位來自不同國家的駐華使節官員對中國社會的評價,出版後受到中外各界的高度關注。 『如果是涉及中國題材的圖書,西方人更願意看本地作者的作品。』英國普羅派樂衛視的記者魏靜,昨天在【再給中國二十年】的英文版首發儀式上說,『這本書的作者是東莞的實業家,英國人對中國的經濟很有興趣,知道珠三角是塊經濟活躍的土地,所以很想知道他眼裡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 英國普羅派樂衛視這次和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簽署了出版合作框架協議,準備在倫敦建立出版機構。『相當於我們在英國有個出版社,可以把更多的中文書翻譯成英文,介紹給英國讀者。』童健說。 『在英國,最受歡迎的中國圖書是【孫子兵法】和【道德經】,至於中國現當代的作品,西方讀者知曉的並不多,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圖書。』來自倫敦渣打銀行的麗莎說。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