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作家畢飛宇作爲倫敦書展的『當日作家』,在讀者交流會上發言。
繼王安憶在復旦當教授、莫言在北師大當教授,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畢飛宇近日受聘南京大學成爲該校特聘教授,同時『畢飛宇文學工作室』也在南京大學文學院掛牌成立。如何看待『駐校作家』潮流?就上述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畢飛宇。 雖然是知名作家,但畢飛宇自嘲學歷只有本科,『進高校,從學歷上來說我就不夠格。能夠讓一個本科生當教授,也體現了南大的包容開放精神』。『南大有文學創作的傳統,比如著名作家陳白塵就曾經是南大中文系系主任。既然有這個傳統,它就渴望在理論科研之外,有一定的創作需求,這可能是南大聘我的原因。』 畢飛宇表示,『實際上,「畢飛宇文學工作室」就是給我寫作的地方,不承擔學術任務,但與從前不一樣的是,如果南大有對文學感興趣的學生,我會對他們的文學創作進行指導。這在以前可能是我幫忙,但現在是我的義務。』 『至於「駐校作家」,我覺得這並不是當代創舉,只不過傳統又回來了』。畢飛宇說, 『新文學時代,很多作家都在高校裡頭。像魯迅、周作人、徐志摩這些知名作家當時都是高校教授,他們與高等院校尤其文學院緊密相連。到當代文學時代,這個傳統才漸漸沒有了,作家很少進高校。另外,在西方,很多作家也與高校有著緊密的聯繫。要知道,西方是沒有作協的。所以無論中西,這都不是個新事物。』 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徐興無認爲,『駐校作家』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爲當代作家和大學之間的關係長期脫離,畢飛宇加入南大承擔著重建大學與文學關係的使命。 『「駐校作家」當然是好事,但是否應該大規模推廣還要看高校本身有沒有這個傳統和意願。我認爲高校的文學院依然應以教學和理論研究爲重點,創作永遠不可能成爲學院的重點。引入駐校作家不能一概而論,不必盲目跟風。』畢飛宇說。 (據新華社電 ) 來源:深圳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