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風景』 相對微電影的紅火,圍繞它的討論也甚是熱鬧。從『微電影』這個名詞誕生起,評論就褒貶不一。有觀點認爲,微電影是被廣告綁架後的衍生物;有觀點認爲,微電影讓電影從曲高和寡的藝術殿堂走向平民化;還有分析認爲,微電影滿足了人們碎片化觀賞的需求。 無論褒貶,微電影的發展從未停滯。在百度上搜索『微電影』,新片上線的消息可謂鋪天蓋地。 值得一提的是,貼著草根標籤的微電影,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2010年,彭浩翔導演監製的微電影【四夜奇譚】系列大獲成功;2012年,蔡明亮執導的微電影【行者】上線後,引發網友熱議,一日評論過萬。 在優酷出品『2013大師微電影』活動中,台灣導演吳念真也帶來了他的首部微電影作品――【新年頭,老日子】,廣受好評。但他坦言:『我對微電影這個新名詞一直充滿疑惑,什麼是微電影,對我來說就是短片嘛。』不過他也說,知道自己拍的片子是在網絡播放,所以不會拍很多遠景,初衷是『希望拍攝一個可以與觀眾溝通的故事』。 對『大師』的稱號,吳念真婉謝說:『我想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風景,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憂喜。這個時代屬於台下的人,他們會有新的平台、新的方式跟大家溝通。』 是否被過度開發? 『微電影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產業?』盧梵溪的這一問,是很多關注微電影者想問的,確也事出有因。目前,微電影的盈利主要來源於廣告植入,這也使其飽受爭議。 有業內人士在網上發聲:『網際網路營銷對於微電影的運用正在過度開發,微電影正在被商業利益所架空。』有影視愛好者擔心,微電影被廣告重重包圍,擠占了『純表達』的空間,會影響創作。甚至有媒體用『生於惡搞,死於廣告』來形容微電影的境況。 在盧梵溪看來,『如果微電影是產業的話,一定會完成自我收入和支出的良性循環。我們知道,沒有任何資金會無緣無故地僅僅爲夢想買單』。 他認爲,現在這個階段,做好作品,把產業培育成熟更爲重要。在未來,微電影可能會分流,一方面向著內容方向發展,成爲基於網際網路平台的影視內容的一個新行業;另一方面,向營銷方向發展,成爲廣告業的一種新形式。 盧梵溪也帶來了好消息――優酷出品有望將含去年在內的8位『大師微電影作品』製作成一部長片電影,登陸全國影院。這將是網際網路自製內容向大熒幕反向輸出的嘗試,有評論認爲這是『微電影由免費觀看到圖謀票房的行業轉折』。(趙曉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