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車】特別好!』 『喔,是嗎?謝謝!』 『您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讚揚嗎?我覺得這樣的回饋會有很多吧。』 『喔,還好吧。』 這是日前於香港舉辦的優酷出品『2013大師微電影』首映發布會上的一段採訪對答,【刷車】正是作答者五百所執導的微電影。看過【刷車】的顧長衛導演評價五百『有個性,有才華』。 但這位青年導演從網絡成功『逆襲』至大銀幕的故事,似乎更受人關注――他正在拍攝由陸川導演監製的電影。 草根的夢想之路? 五百的成功,在優酷出品總經理盧梵溪看來,是因爲有了網絡,有了微電影,『才能讓這些青年導演可以在夢想的路上漸行漸遠』。 其實,借這個平台實現夢想的早有其人。2010年,一部【老男孩】播放量突破4500萬,成爲當年最熱文化現象,創作者『筷子兄弟』也爆紅網絡。甚至有評論將【老男孩】看做中國『微電影時代』的起步。 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共有2000多部微電影問世,2012年更被稱作微電影的『井噴』之年。難怪顧長衛用『威』來描述微電影。他感嘆『很興奮,也很緊張』,並坦言『有壓力』。在他看來,『未來的空間太大了,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實現電影夢』。 執導過【灰機灰機】的陳柏堅導演曾這樣說:『網際網路給有電影夢想的專業與非專業的所有導演提供了一個傳播的平台。在網絡上,網友點擊觀看之後,隨即就會發表各種各樣的評論,作爲電影編導,你也能第一時間看到這些評論。這些瞬間的反饋帶來的成就感、滿足感是巨大的。』 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授石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微電影打破了傳統電影創作中『精英』與『草根』的界限,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通過影像作品表達自己。 『微電影讓草根也可以參與電影創作,想拍就拍,拿起DV就可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