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港味不等於重口味 振興港片非得從低俗開始?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3-27 19:21| 發佈者: 家鄰| 查看: 1351| 評論: 0|來自: 北京晚報

摘要: 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周落幕,最佳影片歸屬內地導演婁燁的【浮城謎事】,影帝影后則被菲律賓影人奪走,唯一屬於香港電影人的只剩下獲得『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的【聽風者】。作為評委會主席,劉德華對港片在獎項上的失 ...

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周落幕,最佳影片歸屬內地導演婁燁的【浮城謎事】,影帝影后則被菲律賓影人奪走,唯一屬於香港電影人的只剩下獲得『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的【聽風者】。作為評委會主席,劉德華對港片在獎項上的失利如此解釋:『一部電影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可能今年香港電影在製作上就集中在一些喜劇和動作片上,所以比較吃虧。』但他的回答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港片在類型上越走越窄,娛樂多過思考。

無獨有偶。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21日頒獎。但翻開提名名單,媒體幾乎眾口一詞地『慘不忍睹』來形容。以12項提名領跑的【寒戰】和【消失的子彈】雖然口碑不錯,但與往年的最佳仍有差距,而【低俗喜劇】、【車手】、【逆戰】等獲提名的影片則反響平平。金像獎主席陳嘉上則把原因歸結為趕上了『小年』,由於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杜琪峯、許鞍華、徐克等今年都有作品,所以明年才是香港電影的『大年』。香港電影這麼多年來還是圍繞着這幾位大導打轉,銀幕上也永遠靠梁朝偉、劉青雲挑大樑,這樣嚴重的斷代更讓人不得不替港片憂心。

『港片沒落了』、『香港電影已經跌至谷底』……類似的論調在本屆香港電影節上再次升溫。

其實比我們更着急的是香港電影人。於是,在本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本土製作』成了最熱門的潮流。英皇電影與衛視電影台合作,邀杜汶澤三年內監製五部電影,專拍純正港片,聲稱要完全放棄內地市場;安樂影業則推出改編李碧華鬼魅系列之【迷離夜】、【奇幻夜】兩部電影作品,喊出『振興港產片,殺出陰司路』的口號;情色片更是風生水起,【一路向西】出了續集【一路向西2:泰西】,【肉蒲團2】打出4D旗號,彭浩翔繼【低俗喜劇】後再推【飛虎出征】。一時間,『重口味』成了港片的代名詞。

前幾年,最受香港影人關注的是『合拍片』。然而,當一大批香港導演蜂擁北上之後,換來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影迷們深深的失望,甚至有媒體痛斥香港電影的『七宗罪』。另一方面,香港影人也很憋屈,為了迎合內地口味,不得不犧牲港味或生硬地加入他們本不熟悉的內地元素。所以,現在他們選擇放棄內地市場,重振港片輝煌,聽起來真是既有志氣又有豪情。

然而,選擇『合拍』抑或堅守『本土』,這真的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麼?確實,情色、暴力、鬼片這樣的類型肯定無法通過內地的審查制度,但所謂『本土』,就非要如此『重口味』不可麼?儘管『香港電影的核心價值』目前仍無定論,但答案肯定不是『低俗』二字可以概括。況且,合拍並不等於要放棄港味,去年的【桃姐】,今年的【西遊】,不恰恰是成功的範例麼?

其實,人們念念不忘的所謂『港味』,並非那些香艷的鏡頭或是古惑仔的刀光,而是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一盤盤港片錄像帶為我們打開的五光十色的影像世界。想要復興港片,也絕不是簡單走走復古風,重拾那些已死的類型,而更應放眼新時代,在延續港式美學的基礎上尋找突破和創新。

憑藉【泰濉坊竦2012年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的徐崢說:『作為電影創作者,他個人的風格堅守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電影作為一種可以傳播的藝術,更高的境界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受歡迎。』對於港片來說,合拍也好,本土也罷,都是形式,既無須為了合拍而合拍,更不應為了抵制合拍而沉迷於『重口味』。如果港片真的照此潮流一路『本土』下去,只怕日後金像獎的片單會更加難看。(李俐)


來源: 北京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