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傳統節日等於假日?傳統節日不能成為"空心菜"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4-1 18:17|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264|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傳統節日因其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愈來愈受到政府和民眾的重視,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被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但這些假日不應成為『空心』假日,只知過節卻忘了這些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中國民間文藝 ...

傳統節日因其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愈來愈受到政府和民眾的重視,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被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但這些假日不應成為『空心』假日,只知過節卻忘了這些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認為,過節也不要變成了『三合一』,一個開幕式加一個活動和一個論壇,而是要思考傳統節日應該怎麼過,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更要讓民眾成為節日的主體。

傳統節日是農耕文明的活化石,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厚廣泛的群眾基礎。中秋節不僅僅是月餅節,端午節也不僅僅是粽子節,要將更多和傳統節日相關的傳說、故事以及各種民俗活動在民間活態傳承。

比如春節,不僅是一頓年夜飯,它承載了許多習俗,如祭灶、掃房子、貼春聯等。人們過的也不僅是年,更是對民族傳統、地域傳統和家族傳統的傳承。比如中秋節,也不僅是一塊月餅,各地的過節習俗十分豐富,山東一帶是祭『土穀神』,江蘇蘇州一帶要燒月光紙,江西吉安是用稻草燒瓦罐。再比如馬上就要到來的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有諸多的民間傳統習俗,比如掃墓、插柳、踏青、盪鞦韆、放風箏等。這些習俗在民間綿延了千百年,不是一塊月餅、一個粽子,更不是一個開幕式、一個論壇、一個活動所能承載的。

馮驥才說,傳統節日應該有更多的群眾參與,群眾不應該是旁觀者,而應是節日的主體,只有民眾參與、民眾傳承、民眾保護,文化的傳承才有希望。另外,在傳承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政府組織更多的節日活動,而且媒體也要廣泛宣傳傳統節日更深層次的內涵,社區和家庭也應該秉持傳統文化之精神,過好每一個傳統節日。這既是一種節日文化積澱,更是一種民族情感積澱。傳統節日是人民的節日,還應該是文化的節日、民俗的節日。

(史 靜)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